-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主学习】
1、埃及位于北非 流域,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约公元前 年形成奴隶制国家,国王称 ,掌握国家一切大权。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 ,约在公元前 多年出现城市国家,公元前18世纪 国王 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在巴比伦。《 》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公元前 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3、公元前15世纪后, 人陆续侵入印度,在 和 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在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并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逐渐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它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 、吠舍、 ,不同等级不能平起平坐,不得通婚,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事。
4、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和 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巩固练习】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 )
①尼罗河流域 ②幼发拉底河流域 ③底格里斯河流域
④印度河流域 ⑤恒河流域 ⑥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⑥
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其含义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3、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这一地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明遭到破坏。这一地区曾是哪个文明古国所在地()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4、古代印度的国王在种姓制度里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阶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6、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这种建筑主要用作()
A、宗教寺庙 B、法老陵墓 C、天文标记 D、神坛
7、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自然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处在大河流域 C、有丰富的资源 D、人民的辛勤劳动
8、把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依据是这些地区( )
A、最早出现了人类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D、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最大
9、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是()
A、中国夏朝 B、古巴比伦 C、摩揭陀国 D、古埃及
?
连线: 前18世纪 前2070年 前3100年 前3世纪
10、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 B、因用黄金堆砌而得名
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D、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11、在两河流域建立文明古国的是( )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雅利安人 D、斯巴达人
12、下列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是()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分析:古希腊文明源于海洋
13、如果你是一名古代印度的商人,按照种姓制度的划分,你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4、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水资源丰富 B、鱼是当时的主要食物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船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
15、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出自《汉谟拉比法典》 B、反映了奴隶制度的残酷
C、带有平等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1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3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4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5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6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7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8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29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30套.doc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31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