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堂检测 周孔军
1.从战国到东汉,我国各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的显著特征是( )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南稻北粟的格局开始形成 D、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2.?观察教材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中国经济重心地理分布的显著特点是(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3.两汉时期,中国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北方,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①环境恶劣不利于开发 ②南方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 ③人口稠密但资源贫乏 ④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
5.巴蜀在汉代经济文化发达,经济上有“天府”之誉,文化上有“巴蜀文化比齐鲁”之称,那么,按照司马迁的划分,汉代的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6.、中国历史上出现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南迁都是汉族统治阶级内乱所致 B、南迁引发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C、人口南迁的过程伴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转移 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
7.唐朝张籍诗云“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关于这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描述的事件应该发生在两晋之际
B、“南人”指的是现在的岭南以南人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这句诗表明了中国民族融合的情形
8.纵观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可以看出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西方流向东方
9.在唐朝,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是( )
(1)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2)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 (3)以商业发达著称 (4)有天下粮仓的美称
A、(1)(2)(3)
B、(2)(3)(4)
C、(1)(3)(4)
D、(1)(2)(3)(4)
10.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贵州 江西 湖广 广东 云南 北直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 48 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我国古代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
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
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历史教学网素材
材料二:中国古代分布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古代统计年鉴》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 --摘自《沧海神州 中国历史地理谈丛》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2) ( ) ( )
( ) 经济重心南移
根据材料提供的新情景,给我们研究历史的方法什么启示?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我国古代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岳麓八上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doc
- 岳麓八上第5课洋务运动同步练习.doc
- 岳麓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doc
- 岳麓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doc
- 岳麓八上第7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doc
- 岳麓八上第8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doc
- 岳麓八上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doc
- 岳麓八上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同步练习.doc
- 岳麓八上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跟据地创建教案.doc
- 岳麓八上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同步练习.doc
-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8套.doc
-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目1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0套.doc
- 岳麓历史必修2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学案.doc
- 岳麓历史必修2商业与城市的发展同步测试.doc
-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目2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11套.doc
-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9套.doc
- 岳麓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doc
-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55套.doc
- 岳麓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案1.doc
-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目新人民教育出版版第72套.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