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延长耐火材料的使用周期4.23答案.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延长耐火材料的使用周期 主讲:魏典平 耐火材料作为在水泥窑上的消耗品,不仅保护着生产设备在高温下的正常运转,还有效的降低了热损耗。随着水泥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系统装备不断大型化,水泥熟料的生产能力日趋扩大,水泥设备工作状况和窑内环境的变化,对耐火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水泥预分解生产线窑炉耐火材料使用的寿命,除了使用产品的材质、施工砌筑、养护外,通常中控对窑的操作也非常重要。 升温和降温制度是使用的一大关键。 窑衬碱性砖的热膨胀系数最大,热稳定性差,又用于窑内温度最高部位,升温和降温的梯度最陡,温差压力最大,最容易开裂剥落,寿命也最短。 湿法砌全部窑衬,以30℃/h升温为佳; 只检修部分碱性砖,以50℃/h升温为佳; 停窑不检修砖,烧成带能保持在300℃以上,可加快到125℃/h升温; 生产线规模 换砖情况 常温到800 0C 常温到投料 2000t/d 全部新窑衬 ≥8h ≥22h 2000t/d 只换碱性砖 ≥8h ≥18h 4000t/d 只换碱性砖 ≥10h ≥22h 预热器烘烤 对水硬性浇注料,为了解决附着水和化学结合水,24小时内不得烘烤; 对含浇注料层在内的复合衬里,烘烤时间应达到1星期; 对只使用浇注料的衬里,其具体升温制度应如下: 温度区段 升温速度 需用时间 累计时间 20~200℃ 15℃/h 12h 12h 200℃ 保温 20h 32h 200~500℃ 25℃/h 12h 44h 500℃ 保温 10h 54h 500℃到使用温度 40℃/h 18h 72h 操作员的注意事项 烘窑必须是连续进行,不得中断。万一中断: 在时间短、保温好的情况下,可以从实际降到的温度开始,接续烘烤; 如中断的时间较长,则必须按冷窑制度降至常温,重新开始烘烤。 烘窑期间,应按烘窑制度转窑,力求烧成带内砖各处温度均匀,保证窑胴体中心线规整,椭圆度正常。 停窑而不换砖时,必须慢冷以保证窑衬安全。应在停窑后用辅助传动间隙转窑,并停高温风机且关闭阀门,维持最小负压(例如在排风机处为30mmH2O),经24h后方可打开窑门来加快冷却。 对于传统小窑,畜热量小及密闭条件差,冷却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停窑时立即关闭高温风机阀门,使高温风机保持空转,等窑皮和窑料表面变黑,不见红料,方可逐步开大阀门用排风机冷窑(抽风快冷)。达到窑皮及窑料变黑,大致需要5~8h不等。 挂窑皮及保护窑皮: 在正常窑皮保护下,碱性砖表面温度由无窑皮的1400℃左右降到600℃左右,砖内温度梯度显著平缓,显著地抑制了渗入变质的破坏作用,有效延长了碱性砖的寿命。 窑皮稳定存在的基本条件: 入窑料(含窑灰、煤灰等)成分稳定且适当; 火焰位置与窑温必须稳定且合适; 窑体规整性好,椭圆率正常; 窑运行稳定,开停次数极少。 坚持用与煅烧熟料一样的正常温度挂窑皮,严格控制挂窑皮期间的熟料质量,升重正常,既不出黄料和生料,也不产生大量大块和大量拳头大小的料球,保持熟料颗粒细小均齐。采用镁铬砖时,分解窑的挂窑皮时间最多一天;采用白云石砖时可以更短。为求挂窑皮期间操作方便,必要时可适当减少喂料量。 从设备上讲,窑胴体表面温度不应超过370℃(瞬时不大于400℃)。 如掌握失当,一旦超过了这一温度,应及早采取降温措施,窑温在正常煅烧范围内偏低控制,适当减料,加紧补挂窑皮。 窑升温的几个关键: 对于干砌的镁铬砖: 在300℃以下,由于其膨胀量不足以超过砖缝,升温或降温较快对砖也无大碍,因此在砖面温度20~300℃区段,容许升温速度达到240~300℃ 在800℃以上的普通镁铬砖,或1000~1200℃或更高温度下的直接结合镁铬砖,因为砖内熔体的出现使砖内发生一定的软化,形成应力松弛现象,因此升温稍快也无大碍,在砖面温度800℃普镁砖(1000℃直镁砖)~1450℃区段,升温速度以60℃/h为好; 关键在中间阶段,普镁砖300~800℃、直镁砖300~1000℃(视砖的成分而定,有的直镁砖在300~1200℃),升温速度需控制在30~50℃/h 关于砖的热工监控基准有: 6.1以砖的热面温度为控制基准; 6.2以距烧成带中心10m处的筒扫温度为控制基准; 6.3以窑尾烟室废气温度为控制基准。 应该说三种方法均属可行,但由于受现场条件所限,国内厂家多以窑尾烟室废气温度为控制基准。由于窑尾烟室废气温度受窑内通风、煤粉质量、火咀调节导致的火焰长短不同的影响,其和砖的热面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这一点应该给以充分考虑。 有关窑衬的主要损坏机理 一般将预分解窑窑内分为3个带,即过渡带、烧成带和冷却带。三带中,烧成带窑衬最为关键,目前国内外在预分解窑烧成带主要采用碱性砖。 热、机械和化学3种因素构成了窑衬内的应力并导致其破坏。随窑型、操作及窑衬在窑内位置的不同,上述因素的破坏作用亦不同。其中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