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歌鉴赏专题苏教版高二语文期中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此处应有掌声 严辰杰 张卓涵 井诗雯 王笑含 雷萌 殷俊奇 姚辰 沈阳 1、下面对《虞美人》内容与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抒情,下阕写景。作者选取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等典型景物,,表现对锦衣玉食的生活的怀念与失去尊严、自由、生存安全感的愁苦。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点明他归宋后已经两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表明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前虚后实,表达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感慨。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1、D A上阕写景,下阕抒情。B又表示又过了一年,意为很多年。C只有虚写,没有实写。 2、下面对晏殊《蝶恋花》内容与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了烘托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燕子双飞”、“明月穿户”,以双燕双飞表现女子孤独,以月光无情表现女子有情。 B、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 C、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既写出了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又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感受,以辽阔之景,写人之孤独。 D、这首词上片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下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全词表现出了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这一特点。 2.B A烘托应为反衬,烘托应该在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C萧索之景D上阕与下阕特点颠倒。 3、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4年1月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 A.起首三句交代离别的时间、地点,用“寒蝉”“长亭晚”等景物渲染凄楚氛围。 B.下阕先点明“伤离别”自古皆然,再用“更那堪”强化清秋离别的凄凉氛围。 C.“酒醒何处”对应“帐饮无绪”,“与何人说”暗合“无语凝咽”,照应自然巧妙。 D.上阕写景由虚到实,下阕抒情由实到虚,写景、抒情虚实结合,情景相生。 3.D项,“上阕写景由实到虚,下阕写景为虚写”。 4、下列对诗歌《声声慢》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他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鸿雁,却是当年北方的旧相识。 B.作者见大雁而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C.《声声慢》通篇写自己的愁怀。她早年的作品也写愁,但那只是生离之仇、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 D.在《声声慢》中,词人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是词人在艺术上的大胆开拓,不仅音韵清亮铿锵,而且极有层级地表现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4.D 声声慢的音韵清亮铿锵不对,叠词的效果应该是显得凄婉低沉。 5.下列关于课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情表》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从不同方面反复陈说,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抒情扣人心弦。而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 B.《项脊轩志》文末写亡妻手植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篇。句中“死之年”与“今”,形成今昔对比,暗寓“今不如昔”的人生感慨,引发读者不尽的凄婉惆怅的共鸣。 C.《长亭送别》善于化用前人名句,曲词秀丽典雅,含蓄悠长。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语出苏轼《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作者易“叶”为“花”,与飞雁、霜林一起,组合成一幅新的暮秋图。 D.《景泰蓝的制作》作为一篇说明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有序地加以说明。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粘铜丝—烧焊—硫酸煮—清水洗”。 5.C 应为“范仲淹”的《苏幕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晚泊七里滩 许浑 天晚日沈沈①,归舟系柳阴。江村平见寺,山郭远闻砧。 树密猿声响,波澄雁影深。荣华暂时事,谁识子陵②心。 [注] ①沈沈:通“沉沉”。 ②子陵:严子陵,与刘秀是同学好友。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次征召子陵做官,严子陵婉言拒拒,后隐居于七里滩(今浙江桐庐县)。 6.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写景?请简要分析。 6. 衬托手法 其中树密猿声响,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波澄雁影深,正衬,以在江水深处能见到大雁的影子衬托江水的清澈。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