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高考前考选讲终稿.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等特点。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病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近年来内蒙古发展了马铃薯加工业。 (1)分析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种植马铃薯的有利气候条件。(8分) 纬度较高,地势较高,气候凉爽(2分);纬度高,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寒冷、干燥,病虫害少(2分);远离海洋,且山地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小,阴雨天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聚集(2分),夏季为生长期,雨热同期(2分),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2)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地形条件。(4分) 马铃薯主产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较高(使气候冷凉)(2分);高原平坦开阔,种植面积大,可集中连片种植(2分)。 (3)推测该区域马铃薯能销往全国的原因。(6分) 马铃薯保鲜期较长,耐储存(2分);该区域有铁路与公路连接全国各地,交通便利(2分);马铃薯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2分)。 (4)有观点认为内蒙古应当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也有观点认为应当减少种植面积,你赞同哪种观点,阐述理由。(6分) 赞同扩大。扩大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形气候条件,形成规模化优势,降低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效益(2分);该地马铃薯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2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2分) 赞同减少。当地是农牧交界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破坏草原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2分);该地属于半干旱地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会加剧水资源紧张(2分);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应当退耕地还牧。(3分) 相关试题 分析说明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灾害多,粮食生产波动性大,粮食安全隐患大; 马铃薯单产高,地区适应性强,我国多数地区都可种植; 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可以作为主食,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可以延长产业链,扩大就业,提高经济效益; 需水量少,省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北方人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市场广阔。 (8分, 任写4点满分) 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过去长期环境封闭,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落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2015年底,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 (1)描述贵州省高速公路 的布局特点。(6分) 线路分布比较均衡; 交织形成网络; 以贵阳为中心,构成 方格放射式格局。 (6分) (2)分析贵州省高速公路每千米造价远高的原因。(8分) 山地多,平地少,地势起伏大,桥梁、隧道里程长; 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 河网密布,需要架设的桥梁多; 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大。(8分) (3)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10分) 高速公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有利于贵州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带),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加速脱贫扶贫的步伐,走向小康社会。(10分) 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采、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一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该地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开掘八口井,每昼夜近I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4分) 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夏季风影响不到;地形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倒达。(每点2分) (2)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6分) 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湖水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每点2分) (3)试分析该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8分) 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2分),冬春多大风天气,风携带的大量沙尘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弱后在此处堆积(2分);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2分),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2分)。 (4)你是否赞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大量开发地下水,请表明态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