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2.回顾初中所学《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时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易错字词 沁园春( ) 百舸( ) 峥嵘( )( ) 寥廓( )(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2.词义理解 qìn róng liáo kuò qiú è zhēng gě 寥廓: 指宇宙的广阔,与“辽阔”相区分。 (辽阔,指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挥斥方遒: 峥嵘岁月: 不寻常的日子。峥嵘,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二、基础知识积累 书生意气: 指同学们意气奔放,注意区分“意气”与“义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指由于主观偏激而 产生的情绪,多指主观上刻意表现出来的感情。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 的气概。) 3.练一练 ①在飞机上,我仰望天空,它是那样 而深邃;俯视大地, 它是那样的苍茫而 。(辽阔 ,寥廓) ②他是我的高中同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重感情,讲 ,对 周围的人都很照顾。(意气 ,义气) ③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 风发,慷慨 激越之人。(意气 ,义气) 义气 寥廓 辽阔 意气 4.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产生时间 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 名称 又叫“曲子调”,“诗余”,“长短句”,“琴趣”,“乐府”等 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长短分{中调 (59—90字) 长调 (91字以上) 按片数分:单调、双调、三调 词的流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佳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婉约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家柳永、秦观、 李清照,佳作柳永的《雨霖铃》 词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 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西江月”、“满江红”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所以,《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 为词牌名,“长沙”为词的题目。 词可以分为上下两段,叫做“片”或“阕”。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由此得名。 三、合作探究 (一)诵读 朗读时,注意节拍停顿: ①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②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③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 ④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层林/尽染 听范读,感受诗情。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诗人、书法家。 (三)了解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这一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同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四)整体感知 1.圈出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 下阕: 立 看 怅 问 忆 记 这6个词,是整首词的行文思路,表现出了毛泽东当时的心理活动或行为。 (五)学习上阕 1.从开头三句,我们能提取出哪些信息?这三句的正常语序该是怎样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阅读并思考: 3.“看”字统领的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 (结合写作背 景) 2.站在橘子洲头,诗人“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所看到的。 并试着说说诗人观看的视角有什么样的变化? 1.从开头三句,我们能提取出哪些信息?这三句的正常语序该是怎样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开头三句,围绕“立”字写了三个内容: 一、“立”的情境;二、“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人教课标]答案.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答案.ppt
- 第4课新文化运动终稿.ppt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答案.ppt
- 第4课中华文明的起源2终稿.ppt
- 上岛西餐培训答案.ppt
- 第4章.信道与噪声终稿.ppt
- 上车前绕车转一圈答案.docx
- 第4章__存储体系终稿.ppt
- 第4章_3顺序分支终稿.ppt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