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场的个案问题处理分享.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现场的个案问题处理分享.ppt

學生行為問題處理歷程分享 新泰國中楊純怡101.8.17 101新進特教教師職前研習at忠義國小 掌握對象的能力與特質 正視個案的正向表現與優勢 事出必有因,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預防重於事後的處理 處理時把自己的情緒擺一邊(有時行為本身讓人惱怒) 身邊/重要他人的支持會讓這份工作走得長久 正向支持的環境 處理之前要知道的事 改善其情緒行為問題,對於本身的學習才能更好 使其能更融入團體生活與學習,參與環境、活動 對我們而言,教學現場才能更順利,而不是一直頻於處理問題,讓學習空轉 這是我們的專業能力之一,勢必會接受各方的關愛眼神與抱怨 為何要處理? 孩子產生情緒行為問題的當下,任何人都可能是處理的對象 對於情形較有立即的危險時,需要與班級及相關人員建立一套處理流程(危機處理機制) 問題本身需要時常被教導時,有必要進行行為訓練或是教學介入 需要處理的層面更廣時,可能就需要個案會議來凝聚共識與工作分工(或介入其他校內外資源) 該是誰來處理? 可能會聽到干擾(愛說話、跟同學玩、尖叫、插話…)、不配合(不寫作業、不聽指令…)、攻擊(言語或行為)、破壞(教材、公物…)、自我傷害(撞頭、拔毛、自戕)、自我刺激(玩身體)、不當接觸(抱同學…)等問題 來自於導師、家長、同儕的抱怨,或是在你的課堂中 思考~我們是不是能處理孩子所有的問題? 所有問題都可以直接去處理嗎? 學生行為問題有哪些? 因學習、被要求等衍生出的情緒行為 因家庭、本身的特質交互作用出來的行為 出現時間可能自國小延續到現在,或是更早 有些可能因面對新環境而有的的適應問題 ………… 掌握問題發生的頻率、出現時間,有助於介入 本身特質的瞭解可以有助建立預防的機制 釐清情緒行為 家裡-前一晚或到校前所發生的事 班級-上下課時間、課程的類型、老師的班級常規、師生/同儕 資源班-不同老師的課程要求、異質同儕的組成、下課時的互動 社區-放學後、假日時 思考~問題當下,我們不在場即無法處理嗎? 我們可以提供處理者的處理機制為? 問題的發生情境 學生本身生理條件- 其診斷病名所可能有的特質 能力評估-認知、學業學習能力、溝通表達、動作協調、自我照顧、人際互動社會能力 心理層面-在發展或學習階段有無重大變故 環境因素-家族病史、家裡的支持度、經濟條件、父母手足的互動情形。班級同儕互動情形、老師的班經風格 行為本身出現的時機、頻率、維持時間 思考~學生的優弱勢評估資料從何而來? 知道這些資料的目的為何? 必要時需要入班觀察或是家庭訪視 處理之前對問題的掌握 除了學生能力的掌握之外,瞭解環境中可能的資源利用 學生本身(能自發或需提醒教導) 他人(同儕、手足、父母、班級老師、特教組人員可以提供的協助) 轉介其他資源(輔導、學務、社工、喘息居家) 思考~學生的問題行為處理可以是自己以外的其他人來作 學生的相關人員/資源掌握 問題的形成-個人(生理心理狀態)與環境交互作用之下的產物 問題本身的背後原因(生氣vs.害怕、干擾vs.我有話要說…) 想辦法釐清抱怨者的抱怨,及期待(對方在盛怒之下可能漏掉重要資訊) 思考~事出必有因,擾人行為可能就是其發出的警訊 如果解釋為是故意的,那事情能怎麼處理? 行為問題的形成與背後真正的原因 先同理(該嚴格要求時還是要去做,非一味停在同理) 平常無事時能給予注意(社會性增強優於物質給予) 關係先建立,才談得上去處理或教導(如果是你自己的個管學生更需要) 掌握可能的資源(家長、同儕、老師、個案本身的優點) 思考~平時關係建立還能有哪些方式? 有什麼好處呢? 對於學生本身應抱持的態度 立即 / 等待 /忽略 立即(有無危險性、必要性) 考慮當時情境及必須性而暫緩、 有時間再說(不太必要)、有時聽聽同理就好,不一定要解決或是給意見(家長老師的抱怨日復一日) 納入教學或是平時的訓練提醒 與團隊、資深教師討論再口徑一致的給予建議或處理 如果與個案關係並沒有建立好,可能不急著直接去處理 思考~務必清楚知道處理的目的為何。 處理的時機 一開始不要有非我處理、或是厭煩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判斷) 去釐清問題是什麼?有時別人轉達的並非就是實際的問題 找學生或相關人士去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評估自己能處理的程度 必要時與他人討論,有必要介入其他資源 執行、評估成效 再回過頭檢視 思考~問題本身可能是時間久遠的產物,如果可能先給自己初期的處理目標,而要改善可能需要中長期的規劃 問題的處理程序可以是(如果需要處理時) 都會成功嗎? NO…有些問題影響的層面較大,或本來你就無法改變。 有時環境的改變也會讓人獲得調整(換導師、到下一個階段) 但其實有些微的進步,別忘要鼓勵自己或是相關的人(讓處理的人能更願意去執行) 思考~有時需要思考放棄處理更需要很大的勇氣,及深思熟慮的結果(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