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2.白道:月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
3.赤道:通过地球中心划一个与地轴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
4.如果有一架飞机8月20日12点从北京起飞前行洛杉矶,经过13小时飞行到达,请问到达时,北京的时间为多少?洛杉矶的时间为多少?
北京(东八区) 洛杉矶(西八区)
起飞时洛杉矶时间:北京时间 - (东八区+西八区)= 8月20日12点 - 16小时= 8月19日20点
到达时北京的时间:8月20日12点 + 13小时 = 8月21日1点
到达时洛杉矶时间:8月19日20点 + 13小时 = 8月20日9点
5.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 | a + B |
a:代表当地地理纬度 B:代表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 ( 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例子:请问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苏州(32° 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是多少?
夏至:H= 90。- | 32°- 23°26′|=81°26′
冬至:H= 90。- | 32°+23°26′|=34°34′
春分秋分:H= 90。- | 32°+ 0|=58°
6.夏至日:北极极昼,南极极夜 冬至日:北极极夜,南极极昼
7.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⑴岩浆岩: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岩浆在地下冷凝结晶或喷出地表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⑵沉积岩:在物质大循环中,堆积下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⑶变质岩:地壳中原已存在的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9.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石沿破裂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
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段盘,断距
8.褶皱和褶曲
褶曲:水平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称褶皱,其中每一个具体的弯曲叫褶曲。
褶曲要素:核,翼,转折端,轴面,轴,枢纽
10.板块的构造学说与全球大地构造地貌(大题)72
⑴大陆漂移说 ⑵海底扩张说 ⑶板块构造说
⑴大陆漂移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主要内容:在距今约2.5*108之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称之为泛大陆,其周围的海洋也只有一个,称之为泛大洋。在地壳演化到距今约2.5*108年之后,泛大陆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力的作用下逐渐开始分裂,并且分裂得较轻的陆块(硅铝层)像冰块漂浮于水面一样漂浮在较重的大洋地壳(硅镁层)上沿水平方向漂浮移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格局。
证据:随着古地磁学、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进展,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特别是古地磁学研究的结果证实,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确发生过显著的位移。
⑵海底扩张说(美国学者:赫斯和迪茨)
主要类容:大洋地壳是在海岭一带由海岭裂缝中移除的岩浆冷凝形成,并不断地向海岭两侧扩张,当其扩张到大陆边缘海沟时便潜入地幔中消亡,洋底不断得到更新;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海岭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大洋地壳是被驮伏在自海岭到海沟运动的地幔软流层上运动的;
海底扩张引起大陆漂移,大陆不是独立于洋壳之上主动地漂移,而是与坚硬的洋壳在一起并随着洋壳一起在地幔对流体上移动。
证据:海岭两侧岩石的年龄,磁异常条带和热流值的分布还具有对称性和渐变性的特点。
⑶板块构造说(美国:摩根 ,法国:勒皮顺)
主要类容:地球的岩石圈由若干个板块构成;各板块之间存在着相对水平运动,这是岩石圈运动或构造运动的主要方式,垂直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板块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
证据: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11.板块的边界类型76考
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带,这里的构造运动活跃。
⑴扩张型边界 ⑵挤压型边界 ⑶剪切型边界
⑴扩张型边界(大洋中脊和裂谷)
扩张型边界又称分离型边界。扩张型边界处是岩石圈张裂的地带,地幔物质从岩石圈裂缝中涌出冷凝形成
新地壳或岩石板块,促使板块不断增长并向两侧扩张。同时,从裂缝中涌出的岩浆物质在其两侧长期堆积形
成巨大的沿裂缝延伸的海底山系,称之为大洋中脊。(东非大裂谷,贝加尔裂谷)
⑵挤压型边界
挤压型边界又称汇聚型边界。这类边界是板块对冲、消减或消亡的地带。两个板块在此做相向运动,造成两个板块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一语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11[人教版]素材.ppt
- 初战内攻作战安全素材.ppt
- 初中化学常用实验仪器素材.ppt
-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素材.ppt
-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怎样学习和化学素材.ppt
-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素材.ppt
- 高教社英语基础模块1电子新版Unit3浅析.ppt
- 初中化学新课标同步授课:1.2-化学之旅(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五四制)素材.ppt
- 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建议素材.ppt
- 紧急情况如何报警求助范例.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