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
我相信,通过我的介绍,你一定也会喜欢上我的家乡——这个湖南西南部的小县城。
一、关于靖州的民族
我的家乡——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地、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总人口26万,居住着苗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瑶族、蒙古族、满族、白族、水族、黎族、藏族、布衣族、畲族、汉族等十六个民族。其中以苗、侗居多,占全县总人口的52.8%。勤劳智慧的苗侗人民不仅有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
靖州苗族歌鼟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美妙动人,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流传在靖州“锹里”(上锹、中锹、下锹)一带,面积约240平方公里。现已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苗族以“口传”方式记录并传承,苗族歌鼟由产生到发展,主要以民间传说、故事、歌谣等“口碑”方式流传至今。在古老的苗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促使苗族先民对鸟鸣、蝉唱、流水、林涛和劳动中的号子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联想,于是他们模拟这些大自然“和声”编成了各种韵律动听的歌,后来经过长期的选择、加工和传承,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苗族歌鼟。
藕团新街芦笙场
藕团乡新街村(原滥泥冲)与塘保寨之间的九卢冲山坳上,场坪方圆900平方米,四周森林茂密,场中间有一株古树,树脚有一块民国乙卯年(1915年)竖的石碑。每一年度的芦笙节,各寨的苗、侗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不畏炎夏酷暑,翻山越岭,来此吹笙跳舞,同歌未来,畅叙情谊。毗邻的贵州省各村寨苗侗青年前来助兴,青壮年几十人围成一圈,男吹笙,女舞蹈,热闹非凡。踩芦笙是由向龙神求雨仪式演变而来,附近的苗乡侗寨同胞,每年到这里踩芦笙三次,即正月十五日祈求风调雨顺,七月十五报答龙神,十月十五共庆丰收。后来,只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被定为“芦笙节”。2006年靖州苗侗芦笙节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着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岩湾歌场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为湘黔边四县(靖州、天柱、锦屏、黎平)48寨,上至平茶江边,下至贵州远口鸬鹚江边苗族侗族的大型歌场之一。相传光绪32年丙午年间(1906),有四对青年男女,农历七月十四日在岩湾巧遇,以歌传情,许下终身、结成佳偶。这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传遍苗乡侗寨,引起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和追求。从此,人们把农历七月十四日定为歌节。岩湾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歌场。每当节日到来,湘黔边界苗、侗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而来,簇拥成上百个“歌堂”。一唱一合,此起彼伏,生动活泼,热闹异常,如今已形成“以歌聚会,以文促贸,文体结合。”既是歌会,又是商贾云集的物资交流会,促进了农村经济活跃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地笋苗寨座落在湘黔边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东部,距县城40公里,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衣苗”聚居区,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靖州苗族歌鼟的主要传承地。全寨现有居民120户,人口670人,这里居住的苗族同胞与五千年前的“九黎”、尧舜禹时期的“三苗”及后来的“荆楚”、“武陵蛮”、“五溪蛮”、“飞山蛮”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民居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典型的苗寨风情。除享有“中国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和“深山瑰宝”、“天籁之音”之誉的苗族歌鼟外,还有极具特色的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新娘等婚恋习俗及祭祀、节庆、体育等生活习俗。以崇尚简朴、自然为特色的服饰文化和以苗家油茶及山珍野味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也独具魅力。苗寨先后接待了省、市各级领导专家考察和媒体采风,举办了第二届湘黔边境四县苗族歌鼟大赛。
其语言、生活习惯、婚丧喜庆、宗教信仰等与当地汉族无异。青青的山坡,潺潺的流溪,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清雅如长亭式的花桥,宏伟似宝塔的鼓楼,这别具风采的地方便是侗乡了。
侗族是靖州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寨牙、文溪、江东、横江桥、铺口、平茶、新厂、藕团、三锹、坳上、甘棠、渠阳等乡镇。至1997年,侗族总人口为679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8%。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侗语有9个声调,侗家说话声音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侗族过去没有文字,解放后,党和政府帮助侗族创制了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侗文,在靖州尚未推广。靖州绝大多数侗胞能讲客语。
侗家人的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早已传为佳话。你假如去侗家作客,一进屋,主人家都起身让座,递烟端茶。不是普通的茶,而是用糯米、茶叶、芝麻、爆花与油料煮成的香喷喷的油茶,味道很好。
侗寨,流传着一句口头语:饭养命,歌宽心。侗歌是侗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侗家离不开歌,歌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歌词大多是见子打子,即兴而成,句式长短不一,但都有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富有音乐的节奏美。喝酒有歌,递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集团公司成立程序和要求.doc
- 贴心服务休息指室引.ppt
- 贵州师范大学校园网安全基本知识培训.ppt
- 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申请书人力资源的管理doc.doc
- 贵州普通高中会考的管理系统.ppt
- 质量管理的数据分析应用 [2].ppt
- 贷前调查实践训培.ppt
- 集团子公司协力力助阿里巴巴转型升级.doc
- 集团客户专线传输接入组网的方案探讨.doc
- 资料收集及开场白PPT.ppt
- 2025至2030中国婴儿拉式蚊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导体陶瓷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果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双节距滚子链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电气中的cPDM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工业风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5G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钛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铁路IT支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