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充分运用对比 化解学习疑难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现具体谈谈对比法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所谓对比法就是当学习某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性质、化学实验及计算等过程中,联想到已学过的与它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对照比较,寻找出共性和差异,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1. 相近对比
一个概念之所以区别于另一概念,关键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随着概念的剧增,一些形似质异的概念层出不穷,极易混淆,通过对比一目了然。如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与同系物、电离与电解、原电池与电解池等。
2. 相反对比
唯物辨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化学中相反的概念屡见不鲜。学习时只需抓住一方,另一方可“反其道而用之”。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加成与消去等。
3. 并列对比
有些化学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将它们有机地串联、并列在一起,形成一根知识“线”,加以对比,相互关系就会跃然纸上。如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为:
又如烃的衍生物间的衍变关系为:醇醛酸酯。
4. 交叉对比
一些化学概念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在归纳过程中就会出现交叉关系,利用交叉对比内涵与外延,其关系不言而喻。
如4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下左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关系(下右图)。
5. 现象对比
有些化学实验现象相同,但原理并不一定相同,利用对比可“透过现象看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和活性炭都能使某些色素褪色,但是由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使色素氧化而褪色;是它能与有机色素结合,生成无色化合物而褪色;活性炭是它吸附色素而褪色。各自的本质不相同。又如能使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原因也不相同。
6. 新旧对比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在“3+X”高考模式下,社会生活方面试题剧增,知识的灵活运用日趋重要,这就要求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去,通过对比灵活变通,创造性地加以转化。当然,注意防止思维定势,机械类比,以免弄巧成拙。
如可写成,若看成盐时,又可写成。根据化合价规律和这种书写方法,用氧化物形式可写成,看成盐可写成。分别在一定条件下和浓盐酸反应,前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而不同于,因的+4价化合物是不稳定的,易转化为+2价化合物,即具有强氧化性,故写与浓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时,应防止产生负迁移写为
7. 正误对比
初学化学者普遍感到化学方程式多而杂、散而乱。实际上存在一定规律。然而不可忽视“特殊”之处,适当对比一些正误化学方程式,可强化辨误功能,引以为戒。如:
8. 结果对比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许多化学反应往往因操作顺序不同、条件控制不同、反应物用量不同等而引起不同结果,经归纳对比,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反应物相同,浓度不同。如:
2)反应物相同,用量不同。如:
3)反应物相同,操作顺序不同。如:
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向NaOH溶液中滴加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HCl溶液
向HCl溶液中滴加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HCl溶液
向HCl溶液中滴加溶液
4)反应物相同,温度不同。如:
5)反应物相同,介质不同。如:
6)反应物相同,催化剂不同。如:
总之,正确运用对比方法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既能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又容易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筑起便于提取和灵活运用的新的知识结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