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卡门氏单位:1.0ml血清在25℃,340nm,反应体积3.0ml,光径1.0cm时每分钟测定吸光度下降0.001,即消耗4.82 ? 10-4μmol NADH为一个卡门氏单位 【参考范围】 5~25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 (2) 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 (1) 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 ALT轻度增高(100~200IU),或属正常范围, 2. 连续监测法测定ALT (1)原理: 采用酶偶联反应,即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LT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再在LD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到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活性浓度。 双试剂法 :首先使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分钟,将标本中所含的α-酮酸(如丙酮酸)消耗完,然后,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ALT催化的反应,在波长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根据线性反应期吸光度下降速率(-△A/min),来计算ALT的活性。 (2) 方法评价: ①存在着两个副反应,会使测定结果偏高; A、血清中存在的α-酮酸(如丙酮酸)能消耗NADH。 B、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增高时,在有氨存在条件下,亦能消耗NADH。 ②双试剂法,因温育期长,能有效地消除干扰反应,测定准确性 高,是ALT测定的首选方法; ③血清不宜反复冰冻保存,以免影响酶活性;避免使用溶血标本。 3.赖氏法测定AST (1)原理: 血清中的AST可催化门冬氨酸(aspartate)与α-酮戊二酸间的氨基移换,生成 草酸乙酸(oxaloacetate)和L-谷氨酸。草酸乙酸自行脱羧转变成为丙酮酸。反应60 分钟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终止反应,并与酮酸生反应生成两种2,4-二硝基苯 腙。在碱性条件下,两种苯腙的吸收光谱曲线有差别,在505nm处差异最大,由草 酸乙酸转变成的丙酮酸所生成的苯腙呈色强度显著大于α-酮戊二酸苯腙。据此可 用比色法测定AST活性。 (2)方法评价: ①赖氏法的实验结果需与卡门分光法的结果对比后求出; ②该法的重复性差:负干扰现象 【参考范围】 8~28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 肌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血清AST也可轻度增高。 心肌梗死:血清中AST活性增高 各种肝病病人:血清AST的升高 4.连续监测法测定AST (1)原理: 采用酶偶联反应,即L-门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ST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和L-谷氨酸。草酰乙酸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L-苹果酸,同时伴有NADH转化为NAD+,在340nm监测NADH的转化速率,从而计算出AST的活性。 双试剂法 :同ALT测定。 (2)方法评价 误差可来自内源性和(或)外源性 内源性干扰主要来自血清中高浓度丙酮酸和L-谷氨酸脱氢酶(GLDH)。 外源性干扰来自试剂中污染的GLDH和AST。 【参考范围】 5~40 IU/L(连续监测法测定) 【临床意义】 见赖氏法 (二)ALP测定 化学法 连续监测法: 鲍氏法 金氏法 皮氏法 1、金氏法测定ALP (1)原理: ALP在碱性环境中作用于磷酸苯二钠,使之水解释放出酚和磷酸。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形成红色醌类化合物,根据红色深浅确定ALP的活力。 (2) 方法评价: 磷酸苯二钠比色法与更早的β-甘油磷酸钠法相比具有较大的优点,如水解速度快,保温时间较短、灵敏度较高、显色稳定、不需去蛋白、操作简单、快速。但与磷酸对硝基酚连续监测法相比,准确度、精密度较低;操作比较繁琐,,灵敏度低。 【参考范围】 成人:3~13 单位 ,儿童:5~28单位 ALP金氏单位定义是100ml血清,37℃与底物保温15分钟,产生 1mg酚为1个金氏单位。 ALP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疾病 【临床意义】 2.连续监测法测定ALP (1)原理: 以磷酸对硝基酚(p-nitrophenyl phosphate,4-NPP)为底物,2-氨基-2-甲基-1,3-丙醇(2-amino-2-methyl-1-propanol,AMP)或二乙醇胺为磷酸基的受体。在碱性环境下,ALP催化4-NPP水解产生游离的对硝基酚,对硝基酚(p-nitrophenol,4-NP)在碱性溶液中转变成黄色。根据405nm处吸光度增高速率来计算ALP活性单位。 (1)方法评价: 线性范围可达500U/L,批内CV为2.06%~2.36%,批间CV为2.74%。 * * * * 第十三章 肝功能检验 本章内容概要: 本章教学要求: 第二节 肝功能试验 第一节 概述 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