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_多媒体通信技术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第1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1.1 引言 1.2 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 1.3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描述与需求 1.4 多媒体通信的服务质量 1.5 多媒体通信的网络支持环境 1.6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1.1 引 言 人类的信息交流已从单一媒体过渡到多媒体的形式。多媒体信息形式有四种: 音频、 视频、图形和文本。其中,音频和视频媒体与时间相关, 称为连续媒体; 图形和文本媒体与时间无关, 称为静态媒体。连续媒体具有隐含的时间关系, 其播放速度将影响所含信息的再现, 必须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按特定的速度播放; 否则, 媒体信息的完整性就会受到影响。而静态媒体则是与时间无关的媒体, 其播放速度不会影响所含信息的再现。 多媒体数据 文本,有:无格式文本、有格式文本、超文本; 超文本,是带链接的有格式文本,HTML,是超文本的语言; URL:internet网的统一资源定位符,包含存储页面的主机名、 文件名,供访问页面信息时使用; 万维网与超空间( internet网络构成的巨大的数字化信息空间) 图像,有:计算机图形、数字化扫描文档、数字化图片; 音频,有:PCM(脉冲编码调制)语音、CD的音频、乐器合成的音频。 PCM语音,主要用于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国际标准G.711; 视频,有:广播电视、数字视频、PC视频。 PCM脉冲调制编码原理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又称窄带ISDN、N- ISDN,起初是为了 使PSTN用户有能力享有其他服务,在ISDN中,接入电路称为数字 用户线(DSL)。ISDN可支持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PSTN(公共电话交换网) 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可支持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宽带,指一次通信所占电路的比特速率超过ISDN最大的2M比特速率。大量使用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宽带综合业务网也叫ATM网。 数据网(X.25和因特网), X.25只用于低比特速率应用,不适合 多媒体通信。因特网(Internet)是数据通信的主要形式,支持多媒体 通信。 广播电视网,使用卫星网络和地面广播网络。当电缆调制解调器 集成到机顶盒时,可以为用户提供低速信道和高速信道。低速信道可连接PSTN,高速信道可连接因特网,可支持多媒体通信。 PSTN网 N-ISDN应用(接入速率较低) 因特网 网关 因特网 广播电视/因特网 B-ISDN应用 1.2 多媒体数据流的基本特征 比特率可变性  (1) 恒定比特率(Constant BitRate, CBR)传输  (2) 可变比特率(Variable BitRate, VBR)传输 2. 时间依赖性 3. 信道对称性 (1) 异步通信 异步通信用于在端系统之间交换那些不需要实时存储或者处理的静态媒体数据。 例如, 多媒体电子函件就是采用的就是这种通信方式。  (2) 等时通信 等时通信用于在端系统之间传送诸如语音、 视频之类需要实时处理的连续媒体数据, 产生低延迟、低抖动的连续位流(Bit Stream)。 例如, 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中, 对于NTSC制式的视频信号, 网络必须每隔33毫秒就应向播放地点提交一个视频帧, 端到端的延迟应当保持在250 毫秒以下。由于连续媒体通信具有等时性, 通常采用“数据流”来抽象表示端到端连续媒体通信。 1.3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描述与需求 1.3.1 多媒体通信的性能描述 网络性能参数 (1) 吞吐量   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是指有效的网络带宽, 通常定义成物理链路的传输速率减去各种传输开销, 如物理传输开销以及网络冲突、 瓶颈、 拥塞和差错等开销, 它反映了网络的最大极限容量, 测量内容与具体的对象相关。 例如: 在网络层, 吞吐量可表示成单位时间内接收、 处理和通过网络的分组数或比特数。 它是一种静态参数, 反映了网络负载的情况。  (2) 差错率 差错率(Error Rate)是一种重要的性能指标, 反映了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它可以用三种方法定义: 一是位差错率(BER), 它定义为出错的位数与所传输的总位数之比; 二是帧差错率(FER), 它定义为出错的帧数与所传输的总帧数之比; 三是分组差错率(PER), 它定义为出错的分组数与所传输的总分组数之比。 它们分别用于在不同的网络协议层次上计算差错率。例如, 在分组交换网中, 其传输单位是分组, 通常使用PER计算差错率; ATM网络上的传输单位是信元(Cell), 可以使用FER计算差错率; 而物理传输网(如:同步光网络S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