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西周铜器《师旂鼎》铭文中几个问题的讨论.pdf

对西周铜器《师旂鼎》铭文中几个问题的讨论.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语言学报第十三期263页一267页(2008年6月出版) 对西周铜器《师旃鼎》铭文中 几个问题的讨论 陈 曦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中心) 提要从铭文所记的战事、人名大致可以推知铜器的时代,判断人物属于西周何王世,因而对于 铭文中所记战争和人名的考察有利于西周有铭铜器的断代研究中存疑问题的解决。文章仅选西周 中期记载众仆不征的《师旃鼎》铭文进行讨论,侧重铜器铭文内容的考释,从文献、文字、词义等方面 综合考证,从而说明《师旃鼎》的时代。 关键词《师旃鼎》铭文铜器西周 《师旃鼎》在西周铜器中是比较特殊的铭器,此铭记录了师旃的众仆不从王征的事 件,有关受罚的铭文在西周铜器中也仅此一例。关于此器的讨论学者们各持见解。本 文也在各家基础上,通过对《师旃鼎》铭文内容的讨论,明确了一些问题,以使人们对该 器的文意、时代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师旃鼎》(2809)铭云: 唯三月丁卯,师旃众仆不 从王征于方雷,吏(使)晕(厥)友弘 以告于白(ffl)懋父,才(在)彝。白(伯)懋 父遁(乃)罚得兹三百普.今弗 克晕(厥)罚。懋父令(命)日:“义(宜)瑕 _呶早(厥)不从晕(厥)右征,今母(毋)皲, 鼎(其)又(有)内(纳)师旃。”引以告中 史书,旃对晕(厥),贸于尊彝。 此铭文记述了师旃之众仆不从王征,说明当时必有一次征伐战争。为了证明此次 战争产生的时代,有必要对铭文内容作一些必要的考察。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 263 系图录考释·序文》中曾说:“余于年代之推定……专就彝铭器物本身以求之,不怀若何 之成见,亦不据外在之尺度。盖器物年代每有于铭文透露者……据此等器物为中心推 证它器,其人名事迹每有一贯之脉络可寻。得此,更就文字之体例、文辞之格调、及器物 之花纹形式以参验之,一时代之器大抵可以踪迹。”(郭沫若1957)考证此铭文我们也应 从其内容人手。 此器铭文所记内容颇为特殊,铭文的断句也有分歧。如郭沫若先生在(1957:26)所 断之“师旅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弘以告于伯懋父”(引者按:旅即“旃”字,郭沫若 叫师旅鼎;于省吾称师旃鼎;杨树达又称师旅鼎。以旅释为旃)。杨树达(1952:161— 162)断为“师旅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弘以告于伯懋父”。由于断句不同,理解也 就有异。就以此两句而言,郭沫若先生以“不从王征于方”为断,以为“于方”即卜辞之 “盂方”,“其地当在今河南睢县附近”。唐兰先生(1986:313)从杨树达先生于“不从王征 于方雷”为断,并云“方雷,国名……在何地,记载不详”,并认为“疑薄落即是古代的方 雷”。对铭文的断句存在不同意见,但是学者们最主要的分歧还是对其中人物、事件的 理解,明确这几个问题,关乎此铭文所记战争的年代及铜器的断代。我们从文字和词义 来考释,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一,“众仆”之“仆”的身份。或以为“仆”指奴隶,如《伯克壶》:“白大师易伯克仆卅 家。”有人不同意此说,以为假如是奴隶社会中的“奴隶”的话,他们本身就是主人财产的 一部分,生杀之权可以由他们的主人师旃来决定,“何必要上诉到白懋父那去呢?”认为 本铭中的“众仆”大概是在师旃管辖下的一些人,也许是他采地的人民。也有人以为是 “车仆”或:‘仆夫”之类。还有的认为“众仆”是指各种职官,如《起鼎》铭文“啻官仆、射、 士”,《静簋》(2788)铭文“王命静嗣射学宫,小子聚服最小臣聚夷仆学射”。其中的“仆” 和“夷仆”即某种职官。以上各说详见《金文诂林》和《金文诂林补》3·0312.或明确肯 定“众仆”之“仆”是“武官职名”,见张亚初、刘雨(1986:55)。这几种意见严格讲来都不 易解释。因为,不管是奴隶还是人民、车仆、仆夫、职官,都是师旃的下属,为师旃所掌管, 哪能支配不动?哪能敢不从王征?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从王征的“众仆”,实际上是 犯了违抗王命的大罪,最后竟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可以说古今罕见。结合有关铭文和 传世文献的记载,我们以为“众仆”之仆用作“附庸”之“附”。“仆”与“附”古音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