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粒状活性炭内部亚微观结构问题的初步探讨.pdf

对粒状活性炭内部亚微观结构问题的初步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粒状活性炭内部亚微观结构问题的初步探讨.pdf

对粒状活性炭内部亚微观结构 问题的初步探讨, 。 钱祖凡 (宁夏化工研究设计院,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从仿生学的视角.首先介绍了椰壳的细部结构特点及它们在制炭过程中的状况与结 果,并由此导出粒状活性炭内部亚微观结构的作用.立足于国内大量采用的一种煤制活性炭的 情况.认为炭粒内部0.1至50/.tm范围内的亚微观组织结构的状况是关系到这种粒状活性炭能 否兼备强度与活性的重要问题.主动造就所需的组织结构特性.并施以某些影响.就能在一定 程度上把握住改善产品性能的主动权.人们之所以能施加影响.其作用机制的主要关键在于碳 微晶在结晶状态改变方面的差异.笔者探索研究工作上的成功实现.是对早已构思的骨架结构 理论的初步验证. 关键词:粒状活性炭l亚微观结构;碳微晶 有关活性炭的理论涉及面十分庞大复杂;最重要的当然是有关孔隙结构的问题.由于 在活性炭中起主要作用的微孔及中孔分布在0.9~35nm范围,故可把孔隙结构的问题归人 活性炭的微观结构范围.本文所要讨论的亚微观结构是在比上述范围稍大一些的尺寸范围 一。 的问题,因此称为“亚微观结构”。’ ,t 在活性炭制造的有关理论中,曾出现过一种错误的论点,即认为,对于令人满意的粒状 活性炭的制造来说,“内部的组织构造是不必要的”.若干年来,人们通过实践早已从各自的 视角不断发现,这一看法与客观实际不符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在该是为这种论点的“退役” 画上句号的时候了.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深感粒状炭内部的亚微观结构是很值得重视的 问题。在198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笔者曾提出过一种在某一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粒状活性 炭的亚微观结构模型的假设.认为这种粒状炭中存在于0.1至50/zm范围的组织结构状况 对产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动造就所需的组织结构特性并施以某些影响,就能在一定程度 上把握住改善产品性能的主动权。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有相当一部分得益于从自然界造化的奥妙之中汲取某种 启迪,从而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这就是越来越被人类频繁关顾的仿生学.众所周知,目 前在工业规模上,最优质的粒状活性炭始终来自于椰壳原料,经过比较发现,对亚微观结构 的认识竟然就是椰壳制活性炭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仿生学启示.这里先看椰壳炭的情 况。 椰壳的亚微观结构源于它的细胞组织状况。同一切植物体一样,它是由无数大小为几 十微米的植物细胞紧密堆积而成的。其最致密部分为细胞壁,椰壳中的细胞壁比一般木质 ·8。 细胞壁要厚些I一般木质细胞的细胞壁只占活细胞体积的8%左右,而在椰壳中它高达14% 左右.然而.这还不是椰壳炭强度特高的最主要关键;此细胞壁是由多层交叠的微纤维构 成;各层中的微纤维按照相互垂直的方向排列,层复一层,多层相叠,犹如木胶合板的结构, 这就增加了强度.这些微纤维的直径多为0.02/zm,长度为几个微米;而且它具有很高的抗 拉强度;经测,可高达100kg/mmz;而一般碳素钢的相应值仅为40kg/mm2.这种高抗拉 性源于它很高的密度及分子排列的高度取向性.有犬通过X.射线衍射法证实了这种高取 向性.这种分子取向性在适宜的升温条件下可转化为碳原子排列的取向性,形成类似于碳 纤维的高强度特性.原子排列整齐的碳微晶化学活性较低,在活化过程中不易被活化,因而 可以较少被触动;亦即可较多地保留其原有的强度.而被它们包在其中的,由木质素、半纤 维素、类脂物、蛋白质、果胶等转化形成的炭则较易被活化,这就形成了在较强固的腔状外壳 连续体所支撑包嵌着的无数高度活化的核心.众多的这种复合单元组成了一个体系f这就 是强度活性兼备的椰壳活性炭颗粒。 从我国活性炭行业中最大量采用的磨粉、混捏、压伸等工艺生产粒状炭的情况分析,有 理由认为煤制粒炭中也存在着类似于椰壳制粒炭的亚微观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不同性能的 碳相互衔接组合形成的.关键的两种炭分别来自煤粉粒及粘合剂中的沥青质等。当温度逐 渐提高时,不同炭之间的差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相互差异也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现 象;这就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可能,在制造过程中利用这些差别,把产品性能引导到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