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高校创新教育任务主体的思考.pdf
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对高校创新教育任务主体的思考
钱晓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310018)
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和创新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高
校创新教育实践的现状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偏差,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思考和纠正.
一、创新精神教育应是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
根据江泽民同志有关创新教育的论述,创新精神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两项基本内
容.二者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定位孰轻孰重?孰主孰从?从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理论探计与教育实
践的现状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当是目前一种普遍通行的主流认识与做法.
表现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在教育教学形式上,主要是开展以培
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思维与方法之类的讲座和学生科技发明之类的竞赛等活动.而对创新精神
教育.则没有给予与其重要作用吻合的足够重视.这种定位显然是不妥的,明显存在着本末倒置的
倾向.
首先.以创新能力教育为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不符合创新教育的性质规定.偏离了高校
开展创新教育的初衷.创新精神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范畴。而创新能力教育则属于能力教育范畴,二
者在高校人才教育体系中属于不同的层次.江泽民同志对创新教育十分重视.他根据我国未来发展
的需要,将“创新”的意义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这一认识
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将。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历史重任寄托于高校身上,认为
高校在这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江泽民同志将“培养民族创新精神”与“培养创新性人才”并提,
说明创新精神教育的地位远高于。创新性人才”教育内容之一的创新能力教育.同时也说明.高校
创新教育肩负的使命是双重的,一是承担国民素质教育层次的“民族创新精神”的教育任务,一是
承提学校自身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任务。
其次,以创新能力教育为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不符合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弱化了
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而不是培养只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机器.前者的落脚点是人,后者的落脚点是才,前者属于素质教
育层面.后者仅是能力教育的一种.而且,不少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形式仅限于开设创新思想和方
法的讲座和学生发明竞赛活动,说明其只将创新教育限于第二课堂的低层次上.这是对高校创新教
育意义的进一步弱化.
同时.以创新能力教育为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混淆了高校本专科层次与研究生层次的不
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人为地增加了本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难度。通常所讲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
不作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不包括研究生,而仅指占学校学生绝大多数的本专科学生.十六大报
【作者简介】:钱晓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戈^教育处副研究员.
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告提出的小康社会的人才培养露标,对不麓文化屡次的培养对象提出了不固程度的培养要求:。造就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是高中和高中以下文化
程度。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二是本专科程度的。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兰是研究生文化程
度豹。一大挺拔尖创薪人才”.从十六大报告提出静这令分瑟次靛人才培养要求著,国家怼本专科层
次的人才没有明确提出创新方面的要求.而只对研究生层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教育不能也不应该成为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正确的选择
爰辘是剖新耩神教育.那么,以剑薪精神教育谗势高校载瑟教育的任务主体,是否可爱定论喔?笔
者认为完全可以.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的确定.是有据可循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对这一阎
题早就有避相关的明确阐释:。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当然,剞新精神教育是高校创新教育的任务主体,但不是全部。剞新能力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
任务和培养目标之一.十六大报告虽然没有直接对本专科学生提出创新方面的要求。但通过对研究
生层次人才提出的。拔尖剑新人才”的要求表明,本专科学生需要具备~定的创新能力,只是程度
上无需达到“拔尖”.对高校创新教育任务的准确表述应当是:以创新精神教育鸯恚,戬创新能力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