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该如何认识两宋.doc
我们该如何认识两宋
两宋(960―1279)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历时三百多年。其间,社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我们习惯地把秦岭淮河一线当成南北分界线,向北到长城燕山,向南直抵南海。如果视野再开阔一些,以历史上的农区和牧区来区分南北,那长城燕山就是大南方和大北方的分界线了。
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国文明的源头。进入历史时期后,黄河流域前进的步伐一度要快一些。秦汉以后,长江流域渐渐赶上来了。到了北宋,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北宋国土面积南北之比是66∶34,耕地是70∶30,人口是64∶36。农业方面,唐以前,黄河流域主要作物是麦、粟,长江流域则种水稻。唐后期五代以来,北方农业停滞,南方农业发展了。全国农作物成了麦、粟、稻三分天下的局面。耕作制度、农业技术、农业工具方面,南方也有进步。南宋在南方实行水旱轮作,提高了复种指数。有的地方已经实行水稻连作,或用再生稻或再栽双季稻。在土地利用上,宋代已有畲田和梯田,并辟有筑水堤,蓄水的圩田、围田、湖田,利用水面的葑田、架田和利用浅水或河滩的涂田、沙田。
从前当作蔬菜的芸薹(油菜)已经代替芝麻上升为主要的油料作物。蔗糖代替了过去饴(麦芽糖)的地位。主要种植于亚热带低丘浅山的茶更是普遍,成为“国饮”。唐以前主要分布于北方的丝织业,安史之乱以后在南方尤其是浙江广为发展,超过了北方。原产于印度中亚的棉花,唐以前,西南已有乔木型的海岛棉,新疆一带则有一年生的草棉。南宋棉花在华南沿海、长江流域北上进入黄河中下游,一年生的海岛棉代替了乔木型的木棉。到了元代,一年生的陆地草棉已经进入陕西。棉花加工工具也从南宋的踏车推弓进到元代的赶弹卷纺的工具技术,从此棉花以空前的速度在南北两方推广扩展开来。
中唐以后,手工业重心的南北易位开始形成。重要的方面是纺织业和陶瓷业。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南方的造船业和航运业大大超过了北方。内河、沿海远洋几乎无远弗届。至于其他的新兴工业如掘煤、冶铁、造纸和印刷,也是南胜于北。
在人文环境上,唐代北方尚优于南方。北宋以后,优劣之势开始转移。北宋之亡加速了这个转移。结果,中国传统的文化重心与经济重心重合了,无论是科举、教育、人才、思想、文风都是如此。
南北发展的差异,当时人已经看出来了。南宋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中说:“今之东南,非昔之东南。昔之东南,不能当宋一路,而今之东南,胜过昔之中原。”
历史的轴心由东西方向逐渐
偏转到了南北方向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历史经济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各个地区一直存在差异。当中国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以太行山和函谷关为界限的山东山西或关东关西的差别就凸显出来。关东经济比关西发达,人口也较稠密,关西经济和人口就比较差些,但是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又比关东强大。至于长江及其以南,那时还没怎么开发。春秋时,滨海的齐和中原的晋相继成就了霸业。到了战国,关西的秦后来居上,以其强大的军力和商鞅的变法逐渐睥睨山东六国,终于成就统一大业。西汉继秦定都长安,逐次翦除山东的割据势力。关西在军事和政治上控制着关东,关东在经济文化上支撑着关西。东汉定都洛阳,使关东粮食漕运能避开三门峡运输瓶颈。以后各朝从曹魏、西晋到北魏、北齐,国都多在太行山南麓,山区平原交界处的洛阳、许昌、邺城打转。隋唐继承西魏北周的余绪,再次建都长安,但三门峡之险仍是粮食转输的一大问题。而运河一线的安全则维系着唐朝的国运。到了唐末,庞勋、黄巢起义,漕路断绝,中原藩镇混战,建都长安的唐朝也就无力再维持下去了。
就在关东关西的政治军事文化心理上的差别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泯灭,人文环境逐渐趋同的时候,黄河流域的战乱和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已经使它的发展渐渐停滞,而此时南方的长江流域悄然兴起,到了宋朝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历史运转的轴心逐渐由东西方向转为南北方向了。这也从运河线走向的变化可以看出来。
中国水系流向是东西方向,关中和关东的物资粮食的转输多半也是东西方向。到了隋朝,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别向东北的涿州和东南的杭州延伸,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贯通起来。到了北宋,以开封为中心的汴河更是繁荣,一年输粮达700万石。然而经过金和蒙古战争,黄河改道,汴河荒废。到了元朝,运河走向从过去的东北―东南,改为北京到杭州的正南正北走向。前后垂600年,运河始终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直到近代海运和铁路的开通。
与此同步,国都的位置也从东移到北上。五代北宋关中长安残破,国都东移到了开封,而据有黄河流域的金国即把国都建在了北京。蒙古灭金灭宋,元世祖忽必烈把国都从上都开平迁来大都北京,一直到明清民国迄今。北京建都自1153年起,迄今已经864年,在世界历史上作为国都恐怕是历时最久远的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