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公车禁令为何沦为一纸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公车禁令为何沦为一纸空文.doc

明代公车禁令为何沦为一纸空文   【摘要】在中国古代,公车作为官员的代步工具,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公车腐败公开宣战,对各级官员的公车配备、使用制定了严格制度,严令官员多乘马、车,且切实执行。但是,明代中期以后,各级官员日益逾越礼制,普遍使用轿,且仪仗、装饰竞相奢华,公车腐败现象越发严重,积重难返。   【关键词】明代 公车腐败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从古至今,公车虽只不过是官员的代步工具,但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只要头戴乌纱以后,就没法排除对于座驾的情结。尽管历代王朝规定为官员配备公车,但为了防止官员超标准、公车私用等公车腐败,各朝都会对什么级别的官员享受什么等级的座驾制定出详细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公车腐败公开宣战,对各级官员的公车配备、使用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严令官员多乘马、车,且切实执行。但是,明代中期以后,各级官员日益逾越礼制,普遍使用轿,且仪仗、装饰竞相奢华,公车腐败现象越发严重,积重难返。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公车配备、使用制度,维护王朝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为了“辨贵贱,明等威”,满足官员的公务需要,维护明王朝的统治,继续维持各级官员的公车。同时,鉴于历代的公车腐败经验教训,他也担心官员逾越礼制,养尊处优,导致吏治败坏,冲击明王朝统治秩序,因此他法体汉唐,参之宋典,陆续颁布法令,制定出一套公车配备、使用制度。   明代的公车,主要包括马、车、轿等类。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诏定各级官员乘坐车、轿的级别及其档次,规定凡官员所乘车不得雕饰龙凤纹,饰物、材质皆因品第不同而区隔,文官一品至三品用间金饰银螭绣带,四品、五品用素狮头绣带,六品至九品用素云头青带,俱用青缦,“轿同车制”。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又下令,凡舟车坐轿禁用红漆,五品以上车可以使用青幔。明太祖生怕官员养尊处优,严格限制轿子的使用,规定“妇女许坐轿,官民老疾者亦得乘之”。对于武官,明太祖规定,“虽极品,必乘马”。   明太祖还订立鞍辔之制,对于马鞍、鞍下所垫之?及缨辔等件亦作了细致的规定。洪武二十六年(1393),规定公、侯、一品、二品马鞍用银、铁,?用描银;三品至五品,鞍亦用银、铁,?用油画;六品至九品,鞍用摆锡、铁,?用油画。建文四年(1402),明朝又规定,官民人等马颔下缨并秋辔俱用黑色,不许红缨及描金、嵌金、天青、朱红装饰。   明朝中期以后,对官员使用车、轿等禁令多次重申和补充   明朝中期以后,历朝又不断颁布法令,对官员使用车、轿等禁令作出重申和补充。   景泰四年(1453),诏令在京三品以上文官许乘轿,其余不许违例,在外各衙门俱不许乘轿。弘治七年(1494),孝宗下令,“除奉有旨及文武例应乘轿者,止许四人扛抬。其两京五府管事,并内外镇守、守备等项,公、侯、伯、都督等官,不分老少,皆不许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指实奏闻”。这些诏令,允许三品以上文臣有乘轿资格,且规格止于四人所抬,“庶官亦乘马”,武臣仍在禁止乘轿之列。   正德元年(1506),武宗下诏,重申两京文职四品以下及武臣皆不许乘轿。正德四年(1509),礼部侍郎刘机言,“《大明集礼》公卿大臣得乘安车,因请定轿扇、伞盖品级等差”,明武宗“以京城内安车伞盖久不行,却其请,而命轿扇俱如例行”。嘉靖五年(1526),世宗敕令,“两京五府及在外镇守公侯伯都督等官、皇亲驸马、在京四品以下文职,在外自三司以下官有乘轿,军职有上马用杌、舆乘小轿出入者,参问降调如例”。嘉靖十五年(1536),再次重申,四品以下不得用帷轿。隆庆二年(1568),穆宗谕令“两京武职非奉特恩,不许乘轿。文官四品以下用帷轿者,禁如例”。万历三年(1575),神宗亦下令,“武臣勋戚等官,俱不得僭用四人帷轿”。天启五年(1625),明廷又诏令,官员三品以下禁止乘舆。   以上这些诏令的颁布,是对明初公车法令制度的不断重申和补充,实际上也是当时各级官员竞相逾越礼制、肆行公车腐败的反证。事实上,明朝中期以后,各级官员逐渐逾越礼制,违规使用公车,乘轿者日渐增多,且竞相奢华。明朝政府遂不断重申禁令,力图堵住公?腐败的口子。   明朝中期以后,为官者以轿代步风气形成,公车腐败日盛   明初,太祖严格限制轿子的使用。其时,法制严苛,对违反公车制度者严加惩罚。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轿代马、车,旧有车制久废而无所适用,明朝中期以后,历朝虽屡有申令,舆制渐备,却并未阻挡为官者以轿代步风气的形成,且竞相日益奢华,公车腐败之风越发盛行。   乘轿者的范围由三品以上文职大臣扩展到整个文武官僚群体。依制,普通文官与武官俱在禁轿之列。明朝中期以后,庶官乘轿出行者日渐增多。这一现象,起先在南方尤为普遍。轿子虽然舒适,但是官员所乘多为官轿,所需轿夫少则两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