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 肖贤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2.1-2016.8 依托部门: 中国科学院
针对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重点突破与页岩气评价与资源潜力预测有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页岩气赋存、富集、成藏的理论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评价的指标与方法,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资源,确定有勘探潜力的主要页岩层位,为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方法基础与理论指导。力争在指标方法上有创新,在理论体系上有突破有针对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造就一支从事页岩气研究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建立有机质特性、成烃演化与形成的关系;建立粘土矿物和脆性矿物类型与沉积、成岩作用的关系,提供页岩气有机微孔无机微孔(粒间孔、粒内孔等)预测的模型;建立有机质热演化与页岩气生成量和保存量的地质演化模型;揭示纳米级孔隙结构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关系,页岩气的赋存机理,温压平衡/非平衡体系下的吸附和解吸附模型;量化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揭示页岩气的控因素,建立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地球化学理论。
(2)揭示南方古生界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埋藏史,结合大地热流模型反演盆地的古地温演化历史,建立南方古生界盆地构造-热演化模型;揭示构造抬升条件下页岩气储层物性的响应特征和含气性变化机制,探索多期构造变动条件下页岩气藏;揭示构造对页岩影响,建立构造改造页岩气散失的定量模型;揭示后期构造的成因机制及对古生界盆地的叠加、破坏与改造程度,阐明页岩气保存的构造条件。为构造改造区页岩气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3)建立适合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圈定有勘探开发潜力的页岩层,分层位、分地区、分埋深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地区。以南方古生界典型区块为靶区,揭示页岩气成藏动力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成藏演化的控制机理,揭示页岩气成藏系统“源岩—储层—盖层”组合规律性,构建基于能量平衡理论和油气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页岩气藏成藏富集规律。发展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富集成藏地质评价与勘探理论,形成本土化页岩气勘探评价技术方法。
本项目研究成果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发表一批与页岩气评价与勘探相关的基础性高水平学术论文,参加页岩气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报告页岩气。预期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余篇提交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为国家勘探开发南方古生界页岩气提供科学依据。
(5)培养和造就一支从事页岩气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名左右
三、研究方案
1.学术思路我国南方古生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与资源潜力评价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本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育部有关高等院校的参加单位的研究力量与技术条件,抓住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国家需求,组织优势团队开展研究。从我国南方古生页岩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入手,通过对页岩的含气性评价与主控因素、保存条件与含气性关系、孔隙结构与储气机理等方面研究,建立页岩气形成、赋存、富集成藏的地质理论。在此基础上,研究页岩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理论体系,并对中国南方古生页岩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结合实际勘探,进一步评价扬子地区典型区块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圈定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开发区。2.技术本项目按6个实施(1)选择我国南方典型古生界页岩,通过实验室成烃模拟、钻井页岩样品含气量测量和地球化学分析,量化各种控制因素对页岩气含气性的影响。具体技术途径为:
①开展各种地质样品的气体化学组成和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包括气体录井、新鲜岩石密封脱气、岩石密封破碎脱气,获得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地质记录;结合热解模拟②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获得页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开展岩石观察、矿物组成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分析,获得页岩有机质特性无机矿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③开展岩石气体保存量分析,获得页岩样品中气体的保存量与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矿物组成的关系;结合有机质热解模拟页岩润湿性模拟,获得温度、压力、地层水和矿物组成等诸因素对页岩气形成的控制,建立评价页岩气保存的理论模型和方法。(2)
以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和录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解剖中海油的页岩气区块的储层特征。
通过压汞、液氮微孔结构、扫描/投射电子显微镜、等温吸附实验、含气量测试和岩石静三轴试验等分析技术,从页岩微观孔裂隙(特别是纳米级孔隙)特征入手,分析页岩气储层的微观孔裂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控制纳米级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页岩气储存的状态,从而建立页岩气的赋存机理。
通过研究构造演化-沉积埋藏-烃源岩-生气作用-地下流体以及---等五史四场配置关系对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题目及答案.docx VIP
- 地理时空大数据.pptx
- 5.6中国近代建筑的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pptx VIP
-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PPT: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锤炼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pptx VIP
-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实用指南20241231_143250.pdf VIP
- 广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营销员_四级_实操_试卷001(样题) .pdf VIP
- 国企改革与民争利问题研究.doc VIP
- 扬子石化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资源化脱硫项目07-2附录1-2能量衡算书.docx VIP
- 共青团工作分析共青团工作分析.ppt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人工智能(北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