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文章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而结尾却是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的中心词不同,让读者从普通的冬天的冷过渡联想到济南冬天的温晴,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济南冬的特点。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怎样的感情?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表现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巩固复习: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 四 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_。 老舍 舒庆春 舍予 温晴 北平 伦敦 热带 阳光朗照的小山 薄雪覆盖的小山 城外远山 澄清碧绿的水 比较下面几组语句的优劣,说说好在 哪儿。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 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 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 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 天也特别暖和。 作者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何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品味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作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品味语言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 写作特点: 1、谋篇布局层次井然。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3﹑语言准确生动,善用修辞。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 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 点拨:1、用词讲究 2、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 3、虚实结合,联想丰富 4、直抒胸臆 5、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6、对比烘托 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归纳: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按照顺序(不同角度)d.善用修辞 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知道: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艺术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秋天的济南》 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 《龙须沟》 《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镶 暖和 响晴 水藻 贮蓄 澄清 髻儿 伦敦 济南 晒太阳 j? xiāng zǎo Chéng xiǎng zhù huo jì shài dūn 掌握字词的音形 zhuó 着落 ——温和,合乎人心意。 ——很晴朗,晴朗无云。 ——很明亮。 ——存放,储藏。 ——灵活而不可捉摸,文中指清净。 响晴 响亮 慈善 贮蓄 空灵 秀气 ——美丽而柔弱。 字义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 课文是作者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 朗诵欣赏 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点拨:要读出喜爱的感情 语速较慢 语调要柔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