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入浅出数据库原理--微交易系统必读
一提到关系型数据库,我禁不住想:有些东西被忽视了。关系型数据库无处不在,而且种类繁多,从小巧实用的 SQLite 到强大的 Teradata 。但很少有文章讲解数据库是如何工作的。你可以自己谷歌/百度一下『关系型数据库原理』,看看结果多么的稀少【注: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850,000个…】,而且找到的那些文章都很短。现在如果你查找最近时髦的技术(大数据、NoSQL或JavaScript),你能找到更多深入探讨它们如何工作的文章。
【注:本文由瑛夫科技阅读大量文章+实践总结而来,文末有出处,禁止转载】
难道关系型数据库已经太古老太无趣,除了大学教材、研究文献和书籍以外,没人愿意讲了吗?
作为一个开发人员,我不喜欢用我不明白的东西。而且,数据库已经使用了40年之久,一定有理由的。多年以来,我花了成百上千个小时来真正领会这些我每天都在用的、古怪的黑盒子。关系型数据库非常有趣,因为它们是基于实用而且可复用的概念。如果你对了解一个数据库感兴趣,但是从未有时间或意愿来刻苦钻研这个内容广泛的课题,你应该喜欢这篇文章。
虽然本文标题很明确,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讲如何使用数据库。因此,你应该已经掌握怎么写一个简单的 join query(联接查询)和CRUD操作(创建读取更新删除),否则你可能无法理解本文。这是唯一需要你了解的,其他的由我来讲解。
我会从一些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知识谈起,比如时间复杂度。我知道有些人讨厌这个概念,但是没有它你就不能理解数据库内部的巧妙之处。由于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将集中探讨我认为必要的内容:数据库处理SQL查询的方式。我仅仅介绍数据库背后的基本概念,以便在读完本文后你会对底层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个很好的了解。【注:关于时间复杂度。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函数,它定量描述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如果不了解这个概念建议先看看维基或百度百科,对于理解文章下面的内容很有帮助】
由于本文是个长篇技术文章,涉及到很多算法和数据结构知识,你尽可以慢慢读。有些概念比较难懂,你可以跳过,不影响理解整体内容。
这篇文章大约分为3个部分:
底层和上层数据库组件概况
查询优化过程概况
事务和缓冲池管理概况
回到基础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而又遥远的星系……),开发者必须确切地知道他们的代码需要多少次运算。他们把算法和数据结构牢记于心,因为他们的计算机运行缓慢,无法承受对CPU和内存的浪费。
在这一部分,我将提醒大家一些这类的概念,因为它们对理解数据库至关重要。我还会介绍数据库索引的概念。
O(1) vs O(n^2)
现今很多开发者不关心时间复杂度……他们是对的。
但是当你应对大量的数据(我说的可不只是成千上万哈)或者你要争取毫秒级操作,那么理解这个概念就很关键了。而且你猜怎么着,数据库要同时处理这两种情景!我不会占用你太长时间,只要你能明白这一点就够了。这个概念在下文会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基于成本的优化。
概念
时间复杂度用来检验某个算法处理一定量的数据要花多长时间。为了描述这个复杂度,计算机科学家使用数学上的『简明解释算法中的大O符号』。这个表示法用一个函数来描述算法处理给定的数据需要多少次运算。
比如,当我说『这个算法是适用 O(某函数())』,我的意思是对于某些数据,这个算法需要 某函数(数据量) 次运算来完成。
重要的不是数据量,而是当数据量增加时运算如何增加。时间复杂度不会给出确切的运算次数,但是给出的是一种理念。
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复杂度的演变过程,我用了对数尺来建这个图。具体点儿说,数据量以很快的速度从1条增长到10亿条。我们可得到如下结论:
绿:O(1)或者叫常数阶复杂度,保持为常数(要不人家就不会叫常数阶复杂度了)。
红:O(log(n))对数阶复杂度,即使在十亿级数据量时也很低。
粉:最糟糕的复杂度是 O(n^2),平方阶复杂度,运算数快速膨胀。
黑和蓝:另外两种复杂度(的运算数也是)快速增长。
例子
数据量低时,O(1) 和 O(n^2)的区别可以忽略不计。比如,你有个算法要处理2000条元素。
O(1) 算法会消耗 1 次运算
O(log(n)) 算法会消耗 7 次运算
O(n) 算法会消耗 2000 次运算
O(n*log(n)) 算法会消耗 14,000 次运算
O(n^2) 算法会消耗 4,000,000 次运算
O(1) 和 O(n^2) 的区别似乎很大(4百万),但你最多损失 2 毫秒,只是一眨眼的功夫。确实,当今处理器每秒可处理上亿次的运算。这就是为什么性能和优化在很多IT项目中不是问题。
我说过,面临海量数据的时候,了解这个概念依然很重要。如果这一次算法需要处理 1,000,000 条元素(这对数据库来说也不算大)。
O(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