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来顺火锅品牌故事(是品牌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典型故事)
“百年诚信东来顺,清真一品冠京城” ——这是东来顺人在上一个世纪赢得的光荣与商誉。
东来顺饭庄是北京饮食业老字号中享有盛誉的一个历史名店。话说上世纪初,打从河北沧州来了一个叫丁德山的人,在北京城做苦力——从城外往城里送黄土。给各个煤场送黄土经常路过老东安市场,他是个有心人,就琢磨着也不能一辈子干苦力呵!于是乎奋发图强,终有一天拿干苦力攒下的几个小钱,在东安市场北门,摆起一个“东来顺粥摊”,专卖贴饼子、小米粥,外加抻面。别说,生意做得挺红火!尤其当时主管的太监魏延,专爱吃这东来顺抻面。每次魏延来,他都服侍得格外妥帖、周到,加上嘴又甜会奉承人儿,一来二去,就被认了干儿子。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东来顺粥棚被焚。魏太监拿出银两若干,帮丁德山盖起了三间瓦房,重新起了字号——“东来顺羊肉馆”。开始只做些羊汤、杂碎,后来把“涮羊肉”引进了店堂。由此,东来顺的涮羊肉,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逐渐享誉京城。
东来顺的百年历史和独树一帜的清真餐饮文化,以及享誉全国的东来顺品牌,虽然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面对日趋开放的市场,老字号若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恒远不败,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之外,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北京的商业已经步入了流通现代化的快行道,各行各业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机制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同样,伴随着首都流通现代化的飞快步伐,东来顺也大胆选择了世界先进的营销方式——将“特许加盟”、“连锁经营”与老字号的无形资产相结合。充分利用东来顺的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业技术、经营方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商有偿使用,实现特许者和受许者互惠互利,实现双赢。近年来,东来顺的规模和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全国营业面积累计达6.5万平米,加入连锁经营的经济成份和行业更加多元化,年营业收入超过6亿元。2011年,东来顺品牌被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评为中国品牌500强,品牌价值已达28.66亿元。
时代在前进,企业在发展,机遇在前,挑战在前,时不待我,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有着百年历史积奠和优秀传统的东来顺人,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往直前。
呷哺呷哺火锅品牌故事(是品牌创建者的某段经历的故事)
贺光年是1993年来到大陆投资的,最开始的时候,他做的是珠宝生意,在一个中国与国外信息不对称的时代,他的金鹅珠宝在北京与东莞两地都有工厂,同时国内的几百家国营商场都有专柜销售,每年轻松就可以赚到几个亿,确切的说每一的入账都是在800万元以上,在这个发展缓慢的行业来说,他是领先的。
后来他看到了快餐行业的发展,因为除了饭店就是路边摊,他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外边吃饭,这就给我们的快餐行业带来了机会,在日本特别流行一对一的服务特点,人均消费非常的高,到了台湾就演变成为了高中低端的吧台火锅模式,贺光启就想做,让顾客做着舒服的就餐模式。
因此在1998年的时候,他在北京西单开了第一家店,而如今,这个小火锅品牌已经在京城中疯狂的驻扎,我们在繁华的商圈,大学的附近等等都能够看到呷哺呷哺的标志,人均消费三十元的标准,如今到底开了多少家的店,公司的员工有的时候都说不清,只有去问运营部,因为呷哺呷哺每四天就有一家店开业,而且如今每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十亿元。
贺光年与他的呷哺呷哺故事,还在不断的上演着,我们吃火锅,依然会选择呷哺呷哺。
烤肉季品牌故事(技术或原材料的发明或发现故事)
烤肉季烤肉季饭庄原名“潞泉居”,因店主姓季,俗称“烤肉季”,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前海东沿。
相传,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北京东通州的回民季德彩,在什刹海边的荷花市场,摆摊卖烤羊肉,打出了烤肉季的布幌。季家在此经营烤羊肉多年,有了积蓄后,买下了一座小楼,正式开办了烤肉季烤肉馆。烤肉季所处位置,正是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处,面对一波碧水,远望西山夕阳,品味烤肉,实在是一个好去处。
北面咫尺之遥的鼓楼,又是京城著名的商业繁华之地,八方客商,四处游客,给烤肉季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和兴隆。吃烤肉时的那一种野气,及烤肉吃法的野味,吸引着各界食客。烤肉季店堂内,设有铁炙子,下面燃旺着松塔松柴,气味芳香。吃烤肉时,皆围炉而立,一脚踏在长板凳上,一脚踩地。一手托佐料碗,碗内是酱油、醋、姜末、料酒、卤虾油、葱丝、香菜叶混成的调料。一手拿长竿竹筷,将切成薄片的羊肉,蘸饱调料,放于火炙子上翻烤。待肉熟,就着糖蒜、黄瓜条、热牛舌饼吃,也可佐酒喝。特别是寒秋冷冬,吃得大汗淋漓,浑身通泰。烤肉本是草原上游牧人的美食,随着满族入关,传入城市。
虽然食用方法变得讲究细致了,但其余存的野风野气,会令已变为都市人的满族儿女引起某些怀旧思绪。其他民族也觉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