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最喜爱的文人 ——简·奥斯丁 * * * 她没有莎士比亚经典的戏剧,她只有娓娓阐述的动人故事; 她没有泰戈尔诗歌中的美好韵律,她只能把幽默融入文字; 她没有鲁迅尖刻的思想与文字,她只是把自己的思想记录; 她没有苏轼丰富的人生阅历,她只是静静的幻想人生旋律; 她没有勃朗特三姐妹的名气,却感动了品味过她作品的读者; ………… 她也许是因为作品被拍成电影才被人关注,可文字间的睿智, 岂是影像能够反映? 我愿意品味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切,点滴感悟。 简·奥斯丁,英国女作家。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圈子狭小,主要限于乡村的与她家境相似的家庭。她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她的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等。 《傲慢与偏见》内容梗概 伊丽莎白一家生活在乡村,她们的父母生了5个女儿,母亲的愿望就是把她的女儿们嫁出去。绅士宾利先生搬到了她们附近,通过种种接触,大姐简与宾利先生相爱,可她出于害羞而没有在别人面前表露。宾利的朋友,傲慢的达西爱上了伊丽莎白,他也没有让伊丽莎白知道。由于达西的傲慢和别人的诬陷,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宾利他们也因某种原因去了别的地方。伊丽莎白的表哥斯科林,也是她父亲财产的继承者向她求婚,可伊丽莎白觉得他很无知,也很自大,便拒绝了他。斯科林最后娶了伊丽莎白的邻居和好友夏洛特,还邀请伊丽莎白去他家做客。伊丽莎白再次遇见达西,达西向她求婚,可因为偏见而拒绝了。达西写了一封解释信,在通过后来在彭博里的谈话而冰释前谦。最后简与宾利,伊丽莎白和达西终成眷属。 在我看来: 《傲慢与偏见》 的特色 人物形象丰满 各具特色 一些次要情节, 或者说背景 反映当时社会现状 语言生动幽默 描写细腻入微 人物形象丰满,各具特色 贝内特太太——愚蠢、轻浮 贝内特先生——睿智、对现实 不满、将心思寄托在书上 斯科林——愚昧、 盲目崇拜地位、无能 威科姆——道貌、岸然卑鄙、 唯利是图、彻头彻尾的骗子 凯瑟琳夫人——自以为是、自私 宾利——心底善良、温文尔雅、 渴求美好,但缺乏主见 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而她的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封建势力的观点。作品主要通过淑女绅士们的社会交际,日常对话来反映家庭和社会的道德标准。 尽管奥斯汀的作品被比喻为“两寸象牙雕”,但是她仍然通过绅士太太们的日常对话交际来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百态,用幽默的语言来讽刺了惟利是图、爱慕虚荣的现象,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 。 她写的小说读起来看似浅显易懂、实际却又值得品味,有几句幽默的话语至今回想,仍然会微微一笑。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对简评价很高:“这位年轻的女士很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见之中最高妙的。” 英国诗人吉布林曾经写过一个短篇《简迷》讲述奥斯汀爱好者的故事,他还写过两首诗赞美奥斯汀。 二十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将奥斯汀视为英语文学最伟大的作者之一,甚至有人将她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夏洛蒂·勃朗特批评她的视角过于狭隘,一方面也是因为奥斯汀以日常生活为小说题材的风格与勃朗特姐妹崇尚的激情浪漫路线不相符合之故。 由于简·奥斯丁对固有观念否定程度的不够,也导致了她对女性地位的批评性不够强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此可见,一个作家的文笔可通过练习而得到提升,可是要想写出涉猎范围广、抨击意义深刻的作品,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经历,要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简·奥斯丁就因为生活在乡村的中场阶级家庭,没能看到贵族或贫困的人的生活本质,而导致她的作品有一定局限性,否则,她一定能以细腻的描述更深刻的打动读者的心。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