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TDM来说,“时隙”越短,则每个“时分复用帧”内可以包含的“时隙”数目就越多,划分的子信道就越多。 在TDM中,由于每路信号可以使用信道的全部可用带宽,因此时分复用技术更加适用于传递占用信道带宽较宽的数字基带信号,所以常用于基带局域网中。 双绞线电缆定义了五种不同质量的型号。这五种型号如下: 1)第一类: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用于数据传输。 2)第二类: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旧的令牌网。 3)第三类: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 4)第四类: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10base-T/100base-T。 5)第五类: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频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常用的介质使用方式:局域网由双绞线连接到桌面,光纤(包括单膜和多膜,视距离远近而定)作为通信干线,卫星微波用于跨国界和对偏远地区传输。 2.5差错控制与校验 差错控制技术 检错码 纠错码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 检错法:接收方检测到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方重发,直至收到正确的码字。 相应的差错控制技术是—反馈重发技术 原理: 首先在发送端将信息进行检错编码,然后将检错码经信道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译码后判断是否有错,若有错,要求发送端重传,直至传送正确;若无错,则发送无错确认信号给发送端。 纠错法:接收方不但能检测到差错,而且能自动地纠正差错。 相应的差错控制技术是—前向纠错技术。 原理:首先在发送端将信息进行纠错编码,然后将纠错码经信道发送至接收端,接收端译码后若发现错误则自动纠正错误,而不需要重传信息,但是该方法比较复杂,实现比较困难。 差错控制编码有两种: 检错码:采用这种编码,接收端能够检测出所收到的码字 是否出错,但无法知道该码字的哪些位出错。 纠错码:采用这种编码,接收端不仅能检测出所收到的码 字是否出错,而且能够知道码字的哪些位出错。 从而只要将出错位反相,就能纠正错误。 水平垂直奇偶校验 字符 1 2 3 4 5 6 7 校验位(偶) 位1 0 1 0 1 1 0 1 0 位2 1 0 0 1 1 1 1 1 位3 1 1 1 1 1 0 0 1 位4 1 0 0 0 1 0 1 1 位5 0 0 1 1 0 1 0 1 位6 1 1 1 1 1 1 1 1 位7 1 1 1 1 1 1 1 1 校验位(偶) 1 0 0 0 0 0 1 0 接收端:设接收端接收的数据对应的多项式为T′(x) ,将T′(x) 除以G(x),若余数为0,则认为没有错,否则认为有错。 也就是T′(x) = T(x) 则余式为0,若T′(x) ≠T(x) 余式不为0 CRC具有很强的检验检错能力,但校验码的生成和差错检测需要用到复杂的计算,用软件实现比较麻烦,且速度慢,现在可以用简单的硬件来实现,是计算机通信中使用最普通的一种方法。 它的检错能力与G (x)的构成密切相关。 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