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创新导学案》大一轮复习课件:1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ppt

2015届《创新导学案》大一轮复习课件:1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1)盐水中可能含有杂菌,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要煮沸,以便杀死盐水中的杂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加入后,可以缩短制作时间。 (2)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发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其他杂菌较少;原因是酸性条件下,不利于杂菌生存,增加乳酸菌的数量。 【答案】 (1)杀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数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 腌制时间 食盐用量 (4)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较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考向二 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了“探究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的实验。下图为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表为测量结果: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硝酸盐 含量(mg/kg) 封坛前 第4天 第8天 第12天 第16天 1号坛 0.15 0.6 0.2 0.1 0.1 2号坛 0.15 0.2 0.1 0.05 0.05 3号坛 0.15 0.7 0.6 0.2 0.2 (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    ,为什么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发酵过程所需的无氧环境,应注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3只坛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有些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硝酸盐,这些蔬菜放置过久,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2)注意从煮沸和冷却两个方面说明操作的意图。 (3)成功制作泡菜的关键是营造无氧环境,常用的方法是将坛口用水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因此要经常补充坛盖边沿水槽中的水。 (4)泡菜在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繁殖(包括一些硝酸盐还原菌),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到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又有所下降。可见,亚硝酸盐的含量与坛内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使溶液呈玫瑰红色。将显色反应后的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对比,即可大致估算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答案】 (1)亚硝酸盐含量低 (2)4∶1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3)经常补充坛盖边沿水槽中的水 (4)各坛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存在差异 (5)比色法 【题后启示】 (1)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①膳食中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但当摄入总量较多时,可引起中毒或死亡。 ②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物质——亚硝胺。 1.(2010·广东卷)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见下图),恰当的做法是(多选)(  )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解析】 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果酒的制作即应用了此原理。4 ℃的环境不利于酵母菌进行发酵。 【答案】 AC 2.(2010·江苏高考)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解析】 过程①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进行,过程②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过程③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