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鲁科版选修3-4 第4章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归纳整合 课件.ppt

2015-2016学年鲁科版选修3-4 第4章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归纳整合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阶段归纳整合 第4章 一、光的折射、全反射 1.正确、灵活地理解、应用折射率公式:折射率公式为 (i为真空中的入射角,r为某介质中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 原理,入射角、折射角是可以随光路的逆向而“换位”的。我 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记忆: 2.对临界角的理解:光线从介质进入真空或空气,折射角 r=90°时,发生全反射,此时的入射角i(介)叫临界角C。 3.分析、计算问题的应用:分析、计算时要掌握好n的两种表 达式及有关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尤其是特殊角的函数)。着 重理解两点:第一,光的频率(颜色)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第 二,同一介质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折射率依次增 大,如果涉及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再应用 等知识,就能 准确而迅速地判断有关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入射光线与 折射光线偏折程度等问题。 4.有关色散现象的几个规律: (1)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按照红、橙、黄、绿、 蓝、靛、紫的顺序,折射率逐渐变大。 (2)由 知: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色光传播速度不同, 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传播速度逐渐变小。 (3)光在介质中的速度由介质和不同色光共同决定。这与机械 波有很大的区别,因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 【典例1】(2013·台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是一种折射率 的棱镜。现有一束光线沿MN方向射到棱镜的AB面上,入射角的 大小i=60°, (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2)画出此束光线进入棱镜后又射出 棱镜的光路图,要求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 【标准解答】(1)光在棱镜中传播的速率 (2)由折射率 得:AB面上的折射角r=30°。 由几何关系得:BC面上的入射角θ=45° 全反射临界角 则光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 光线垂直AC射出。光路如图所示。 答案:(1)1.73×108 m/s (2)见标准解答 【变式训练】半径为R的 透明圆柱体 固定于地面上,透明体对红光的折射 率为n=2,如图所示。今让一束平行于 地面的红光射向圆柱体左侧,经折射红光照射到右侧地面上。求圆柱体右侧地面上的黑暗部分长度。 【解析】光线从圆柱体射出的临界角满足 所以C=30° 地面上黑暗部分如图中粗线所示, 其长度为 答案: 二、测介质的折射率 1.插针法: 原理:光的折射定律。 方法:如图所示,取一方木板,在板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 AB、MN,从它们的交点O处画直线OP(使∠PON45°),在直线 OP上P、Q两点垂直插入两枚大头针。把木板竖直插入水中,使 AB与水面相平,MN与水面垂直。在水面上观察,调整视线使P 的像被Q的像挡住,再在木板S、T处各插一枚大头针,使S挡住 Q、P的像,T挡住S及Q、P的像。从水中取出木板,画出直线 ST,量出图中的角i、r,则水的折射率 2.成像法: 原理:利用水面的反射成像和水面的折射成像。 方法:如图所示,在一盛满水的烧杯中,紧挨杯口竖直插一直尺,在直尺的对面观察水面,能同时看到直尺在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像,若从点P看到直尺在水下最低点的刻度B的像B′(折射成像)恰好跟直尺在水面上刻度A的像A′(反射成像)重合,读出AC、BC的长,量出烧杯内径d,即可求出水的折射率: 3.全反射法: 原理:全反射现象。 方法:在一盛满水的大玻璃缸下面放一发光电珠,如图所示。 在水面上观察,看到一圆形的发光面,量出发光面直径D及水 深h,则水的折射率 【典例2】(2013·泉州高二检测)如图, 标有直角坐标系xOy的白纸放在水平桌 面上,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圆心 在坐标的原点,直径与x轴重合,OA是 画在白纸上的直线,P1、P2是竖直插在直线OA上的两枚大头针,P3是竖直插在白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是直线OA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OP3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OA画得合适,且P3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得角α和β,便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n。某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y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放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的像。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