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文学革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段 内容 代表作 作者 后期 (1917 —1919) 前期 (1915 —1917)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狂人日记》 鲁迅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狂人日记》 《孔乙己》 鲁迅 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保守势力的极端仇视与恐惧。反动军阀诬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标榜要‘极力卫道’,攻击新文化运动‘功利倡而廉耻丧,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任’,甚至谩骂提倡新思想‘直与猩红热、梅毒等之输入无异’。林琴南还发表给蔡元培的公开信,指责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 反动势力和守旧派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 他皱紧眉头,然后微微地张开口加重语气地自语道:“我是青年。”他又愤愤地说:“我是青年!”过后他又怀疑似地慢声说:“我是青年?” 又领悟似地说:“我是青年,”最后用坚决的声音说:“我是青年,不错,我是青年!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 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简述三民主义提出及其发展的内容、历史影响。 近百年两次民族反思 第一次: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第二次:辛亥革命失败---?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反思: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21课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哪些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背景) (3)思想文化方面: (2)经济方面: (1)政治方面: 英国于1913年在中印东段边疆制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时期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平天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的大丑剧。 1914年12月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据报道,广东某富豪家有胡椒树108株,每年收入极丰,于是他纳妾108位,每妾各收1株之利,用于饮食服饰 。 社会花絮 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女子世界》,近日该杂志大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由。 ? 这两则报道说明什么? NEWS 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 这段话反映了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宗旨是什么? 办杂志改造国民思想,以巩固共和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①北洋军阀(袁)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②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3)思想文化方面: (2)经济方面:(根本原因) (1)政治方面: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青年杂志》 (2)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旗帜: (4)主要思想阵地: (5)主要活动基地: “民主”、“科学” 《新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钱玄同 刘半农 陈独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