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UHFRFID起源和发展分析研究讲义.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背景射频识别系统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读写器、标签和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读写器天线实现相对容易并且稳定,读写器天线用量相对于标签天线较少,标签天线设计是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关键,标签的结构和经济成本问题一直制约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RFID标签起源发展射频识别技术起源于一次世界级的惨烈空战,英国空军提出用无线电识别系统来增加敌友的识别,友方通过发射器发射预设编码,友方会通过应答器回复约定编码;若对方不回答或回答错误则辨识为敌人,该识别系统为英国空军立下汗马功劳。虽然系统只有发射器和应答器两部分,但其基本具备了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特征,拉开RFID技术高速发展的序幕。哈瑞的《反射功率通信》则是撞开了另一扇门,推动其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发展。从1960年开始,超高频RFID技术迅速普及,,其中哈瑞向外公布的RFID传输系统的专利,促进RFID技术的成熟。RFID技术的商业应用主要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1比特应答器的电子商品监督系统(EAS),对当时商铺商品的监管起到至关作用[3]。1979年,RFID标签开始用于标记活体动物,紧接着提出的反向散射调制工作方式及完整的设计方案使得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体系走向完整。随后,美国高校联盟推进超高频RFID技术中心成立,使得无源RFID标签的普及向前迈进一步。20世纪90年代,超高频RFID技术在世界各个领域被推广普及。21世纪,RFID技术不断完善,传输性能也大幅度提高,并且价格越来越低,进一步促进射频识别技术融入广泛的商业应用中,美国国防部和全球500强沃尔玛也开始使用RFID技术,领跑射频识别的潮流[4]。RFID系统缺少通用的标准,开放之际,供应商之间的产品兼容性很差,每个供应商都有自己的一套协议标准及设备标准。由于缺乏兼容性,使得推广RFID技术变得困难重重,与此同时,兼容性的缺失使得整个射频应用的技术优化配置发生停滞,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推广。读写器、标签、后台数据处理器共同构成了整个射频识别系统[3]。读写器发出执行指令给标签,标签被激活工作,反射出储存有标签信息的射频电波给读写器,然后读写器接收,最后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RFID技术的最大魅力在于无线传输信息数据,标签可以任意摆放和活动,只需标签处于读写器电波的覆盖范围。RFID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磁卡,RFID技术读取距离远,明显的读取速度优势以及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存储信息量也更多,且寿命更长。RFID应用之初引起各方关注,目前广泛应用在智能工业,智能管理交通等领域,如ETC系统、商品监控和管理、仓储门禁等[4]。随着科技的发展,RFID技术、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等高新技术结合的物联网模型必将被构建,从而真正的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式发展[5]。RFID技术覆盖了各个应用领域,涵盖了数据通信、挖掘数据和电磁波传输等领域[6]。在整个RFID框架里,对于读写器而言,通常需要天线具有较高的增益,尺寸较大,设计相对复杂,但由于读写器应用数量不大、环境相对简单且性能相对稳定,因此读写器相对容易实现。对于标签天线而言,要求尺寸小,成本低,虽然标签很小,但是由于个体数量巨大,其性能和成本都对整个射频系统的应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7]。标签的成本主要来自芯片,而性能源于天线。从表面上看,标签天线结构简单,但实际上,标签天线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超高频标签天线。有三方面问题困扰着UHF标签天线的设计者,一方面是标签的小型化,多频段,这是标签应用决定的;二是天线直接与输入阻抗并非50欧实阻抗的芯片相连接,这与传统天线的设计不一样;三是标签一般贴附在金属体或液态环境,保持稳定性能给标签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国内外关于UHF 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RFID技术的普及,它被应用于物流制造、零售医疗、交通军事等各个领域。在国外,RFID技术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检索到的国外RFID专利达到6000多项。其中,一半以上是发明专利。2004年,新加坡学者利用隙耦合方式设计出一款圆极化微带天线,用于2.45GHz频段的射频识别读写器[8]。2005年,EPC Gen2(Class1)经过发展渐而被ISO/IEC 18000.6C所取代,成为无源UHF RFID的国际标准。我国也在超高频RFID标准化的工作上做了很多努力。2005年11月和12月,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电子标签工作组先后成立,为RFID电子标签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经不完全统计,全球射频产业的市场从2005年的20亿市场到2015年的千亿美元市场,发展极其迅速[7]。在射频识别标签的小型化方面,日本的Maxell公司集成的电感线圈射频标签只有米粒大小,用于低频RFID系统,该射频识别标签中集成有作为天线的电感线圈。射频识别商业应用飞速发展的同时,RFI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