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展史学阅读 提升史学水平 ——基于若干案例的分析04 何成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hechenggang@ncct.gov.cn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比而言,史学视野狭窄、史学水平薄弱是一个极不协调的现象。换句话说,随着历史教学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史学水平呈现出了滞后的迹象。 (1)内容单一:过于拘泥于历史课标、历史教材,不能在历史细节上有所扩充和丰富,实质上导致历史教学的枯燥与无味。 (2)材料雷同:很多设计使用的材料大同小异,存在互相抄袭。网络普及导致备课所需要的材料已是汗牛充栋。 (3)观点陈旧:陈陈相因,没有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学科。比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4)观点错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缺乏严谨史学态度,随意解释历史现象。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史教学、冷战起源教学。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史学研究资源的丰富,标志着历史教学进入到了一个大数据、大信息的时代,摆脱了当年缺衣少穿的困境。 例如: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丈夫万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她千里寻夫,未果,号啕大哭,哭倒长城。 顾颉刚研究发现: 春秋时期孟姜女的原型杞梁妻。杞梁本来是杞国战将,跟莒国作战时遇难,国君在野外准备向杞梁妻表示哀悼,杞梁妻拒绝。按照礼仪,不应在野外悼念,应到她家里面去悼念。 战国:杞梁妻故事传播过程中添加了音乐,可以传唱,变成杞梁妻会唱歌。 汉代,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杞梁妻能哭,就感动了天地,城垣崩塌。 南北朝,大兴土木修长城,杞梁妻哭城演变成哭倒长城。 唐朝,对外扩张、滥用徭役。老百姓不堪其苦,想起秦始皇,就把杞梁妻哭倒长城和秦始皇联系上了。杞梁妻正式命名为孟姜女。实际上“孟姜”在春秋时是一个美女代称,不是固定的人名。故事定型:孟姜女哭长城成为秦始皇暴政表现。 实际上,这个传说背后体现了人民对暴政的批判。 例如:科举制 长期以来,科举制是批判对象,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鲁迅的《孔乙己》。 要正确评价科举制,防止妖魔化科举,必须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做出分析和评价。 科举制并不像过去宣传的那么坏。许多人以范进、孔乙己为例来批判科举制,忽视:历史上大量杰出人才出自科举,如文天祥、林则徐、白居易、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韩愈、朱熹、包拯、海瑞、沈括、徐光启等。 肯定科举的人也很多。例如,魏源、龚自珍、梁启超等人就积极肯定科举制的意义。 对于批评科举制的观点,也要实事求是的分析,如黄宗羲、顾炎武、康有为、严复等人,批评的是八股文,而非科举制。 科举制的弊端不容否认,但其优点也非常多。其中包括: 第一,相比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平、公开的办法,使中下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透过考试向社会上层流动,为社会发展选拔大量人才。例如,五代时期的科举考试,考中的大多数是具有真才实学、平民出身的寒门子弟。 第二,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读书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极大地塑造和培养了读书人的人格与气节。 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少数民族统治了汉族。但在元将灭亡的时,殉难的人仍以进士居多。为什么进士群体更能与王朝同患难共命运?当然与他们得到王朝好处有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进士阶层重视价值担当。儒家强调杀身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传统儒家经典来做考试教材,有助于让这个群体以人格上的精英来自居——不是一般意义的精英。 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元代的汉人发现:金代《登科记》里的进士,在金快被蒙古灭掉时,很多都成为死难烈士,为金效劳都是汉族的。同样南宋也是这样,文天祥是状元;还有真德秀、陆秀夫这些人,都是进士。明朝末年也是这样。这是一个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的结果。这其中当然有科举制度的因素。 韩国国立Hanbat大学教授金惠经:朝鲜被日本灭亡时,最顽强抵抗的也都是科举人。 ——《光明日报》2011年10月24日 第三,科举制影响了英国乃至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有西方学者认为,在精神领域对世界的贡献就是科举制,甚至认为,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总之,对科举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要看到科举制的缺陷与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