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课岳阳楼记范仲淹.doc
第十課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一、記的文體
分 類 例 作 解釋經書 禮記 記載典章制度 學記、考工記 記載史事人物 史記 雜記文體 臺閣名勝記 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蘇軾―喜雨亭記、曾鞏―墨池記 山水遊記 柳宗元―永州八記、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圖畫器物記 韓愈―畫記、劉敞―先秦古器記 人事雜記 歸有光―項脊軒志、錢公輔―義田記、全祖望―梅花嶺記、李慈銘―越縵堂日記 記之文體起源 尚書?禹貢、尚書?顧命 註:臺閣名勝記在記事之外,偏重發揮議論,抒發感慨,行文自由。並不是閒適的應景文章,不少名篇,都具有充實的思想內容和較大的社會意義
二、離騷
作 者 戰國時代( 屈原 ) 題 意 離騷意為( 遭遇憂愁 ),後世因稱詩人、詞人為騷人 字 句 全篇長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為屈原作品中最長的一篇韻文。有名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注 疏 東漢王逸注 地 位 1.為( 楚辭 )一書中最重要的一篇。(楚辭一書為漢朝劉向所編集)
2.為中國辭賦之祖
3.清金聖嘆將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譽為「天下六才子書」
三、孟子
作 者 非出於一人之手,或曰由孟子之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筆記,經孟子潤飾而成 內 容 發揚孔子學說;道性善、講仁政、尊王賤霸、民貴君輕等,是語錄體 篇 章 今傳七篇,每篇又分為上下,共有十四篇 思 想 以義字為重心。將仁的學說動了起來;認為性善乃仁義之本 注 疏 漢代趙岐注、宋代孫奭疏 地 位 為四書之一;南宋時列為十三經之一 附 註 1.論語為語錄體之祖
2.孟子是最後列入十三經的著作
四、字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1. 微 無 「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隱祕 「微」服而過宋(孟子?萬章上) 「微」指左公處(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稍微 「微」感不適 卑微 出身寒「微」 衰落 世衰道「微」 微小 具體而「微」 2. 極 到 南「極」瀟湘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呂洞賓的青蛇、酒氣、縱笑,把一個洞庭湖攪得神神乎乎。至少,想著他,後人就會跳出范仲淹,去捉摸這個奇怪的湖。一個遊人寫下一幅著名的長聯,現也鐫於樓中:「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具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武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崖疆。流者、瀦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他就把一個洞庭湖的的複雜性、神祕性、難解性,寫出來了。眼界宏闊,意象紛雜,簡直有現代派的意韻。
三
那麼,就下洞庭湖看看吧。我登船前去君山島。
這天奇熱。也許洞庭湖的夏天就是這樣熱。沒有風,連波光都是灼人燙眼的。記起了古人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樓」,這個「蒸」字,我只當俗字解。
丹納認為氣候對文化有決定性的影響,我以前很是不信。但一到盛暑和嚴冬,又傾向於信。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秋空明淨,可讓他想想天下;秋風蕭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幾絲悲壯。即使不看文後日期,我也能約略推知,這是秋天的辭章。要是他也像今天的日子來呢?衣冠盡卸,赤膊裸裎,揮汗不迭,氣喘吁吁,那篇文章會連影子也沒有。范仲淹設想過陰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設想。洞庭湖氣候變化的幅度大著呢,它是一個脾性強悍的活體,僅僅一種裁斷哪能框範住它?
推而廣之,中國也是這樣。一個深不見底的海,頂著變幻莫測的天象。我最不耐煩的,是對中國文化的幾句簡單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脈,拿來統攝全盤總是霸道,總會把它豐富的生命節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還牙,舉著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統的霸座進發,其實誰都是渺小的。無數渺小的組合,才成偉大的氣象。
終於到了君山。這個小島,樹木蔥蘢,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遺蹟之多,令人咋舌。它顯然沒有經過後人的精心設計,突出哪一個主體遺蹟。只覺得它們南轅北轍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鄰。是歷史,是空間,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風,把它們堆湧到了一起。
擋門是一個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遺留。說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巡遊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惱火,於是擺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他是封建大一統的最早肇始者,氣魄宏偉,決心要讓洞庭湖也成為一個馴服的臣民。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還是一派開放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