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剖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目标 1、知道明朝的建立及明太祖、明成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 2、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认识八股取士的危害。 1、明朝的建立 时间: 都城: 开国皇帝: 政权夺取的方式: 1368年 应天(今南京) 朱元璋(明太祖) 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朱元璋,男,汉族 别名:朱重八、朱国瑞 学历:无文凭,曾自学 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 主要工作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年—1352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档案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朱元璋成为一支起义军(红巾军)的首领后,吸收李善长、刘基、朱升等充当谋士.他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红巾军打得晕头转向的时机,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实力不断壮大。 明孝陵朱元璋画像 故宫博物院朱元璋像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改革前 改革后: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中书省:丞相 (1)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 ①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皇帝 ②地方:废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地方 (2)制定颁布《大明律》《大诰》,完善司法制度 活动与探究: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请问:宋濂见了以后为什么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3)、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 职责: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说明: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锦衣卫出行图 锦衣卫和东、西厂 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 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 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是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君权。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根据你了解的法律知识,你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哪些影响?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 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等。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特点: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4)思想:完善学校制度,采用八股取士 影响: 考中前只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 形式僵化,内容呆板,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妨碍科学文化的发展。 只能分为八个部分,八股文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起讲(阐述为什么),这是开篇。它的中心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两股,称之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它结构有一定模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背景: 经过: 结果 : 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 性质 : 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 3.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和发展强化君权的? 目的:  为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迁都北京 1421年 时间: 迁都北京; 削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