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4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康熙劝耕图 (2010·四川文综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本题考察重农抑商政策的知识。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优先发展地位。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答案选D。 高考考点一:重农抑商政策 (2012·北京高考历史)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选项 对应度 理由 A 正确 商人不直接从事生产的活动特点与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冲突,符合题意 B 错误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商人诚信为本等经营理念深受其影响 C 错误 古代中国宗法观念影响深远,商人也不例外,如兴建宗族祠堂等 D 错误 由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政府往往对商人征收重税 高考考点一:重农抑商政策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资料卡片《吕氏春秋》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高考考点一: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高考考点一:重农抑商政策 (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解析:题干并未涉及官、商之间的勾结,排除A;唐太宗强调的是如何处理官与商之间的关系,不涉及“义”和“利”的关系,排除C;“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但题干中并未涉及“农业”问题,排除D;材料体现了维持“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秩序,商可富但不可贵,故答案为B。 1、原因: 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高考考点一:重农抑商政策 2、作用 △封建社会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1)经济: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政治:安定民心,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封建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1)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强化了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材料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A所说的朝廷重农对应的是材料中的“尊农夫”,但百姓并不抑商,从材料“俗之所贵”得之;B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C说法太绝对,材料只是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答案选D。 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 材料二:顺治年间发布申严海禁敕谕,有与郑氏等反清势力贸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江,一贼登岸。”后又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材料三: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