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第1课时) 南康六中 林显辉 分子和原子 (说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说课流程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基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上升:宏观 微观开端 承上启下 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分 析学生的基础、优势和不足,它是制 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前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因此,引导他们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换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的关键 。《分子和原子》一节,通过模拟原子运动、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综合起来。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 (2)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难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表象。 ? 教法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概念,对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情景教学 用一些宏观现象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梅花》诗中的“暗香”、物体的热胀冷缩等。 第二、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高科技图片展示微观世界和实例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 ? 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 实验法、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一)教学过程流程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二)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 “为有暗香来”是何故? (二)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 水到哪 里去了? (二)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为什么会是“中国”两个字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仔细观察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物质是由无数不可见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所构成的。 物 质 粒 子 扩 散 构成 (二)教学程序设计 2、引入新课 (二)教学程序设计 3、启发诱导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请同学看一组数据并投影: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一滴水 活动与探究 (二)教学程序设计 3、启发诱导 (二)教学程序设计 3、启发诱导 在温度不同的水中,为什么品红扩散的速度不同呢呢? 利用分子的性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2: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4: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更快,为什么? 课堂随练 家庭小实验 通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并做出合理解释。 .将1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成语复习绪论.ppt
- 分散系及其分类绪论.ppt
- 管理自己的健康绪论.ppt
- 管理组评审手册绪论.ppt
- 预应力应用实例教程.doc
- 分时需量电能表绪论.ppt
- 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绪论.ppt
- 预应力用材、钢绞线、锚夹具、波纹管B卷教程.doc
- 分式的乘除(第二课时)绪论.ppt
- 高三冲刺励志、拼搏主题班会绪论.ppt
- 铁路隧道底鼓风险动态评估与综合整治技术的深度剖析与实践应用.docx
- 吸收犯存在范围的多维审视与界定.docx
-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现状剖析与影响因素的深度探究.docx
- 全球金融危机下上海经济学门类毕业生就业的冲击与调适:基于多维度的剖析与展望.docx
- 小型软件团队敏捷风险管理:策略、实践与优化路径.docx
- 锦红片在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探究.docx
- 法治视角下我国湿地保护的困境与突破.docx
- 从法律基石到多元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深度剖析与展望.docx
-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的法治化进路.docx
- 基于ORACLE的校园一卡通消费系统设计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