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技巧.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封信 1954年10月2日 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给他以感情上的慰籍。 (注意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 从两方面写怎样面对情绪上的跌宕的: 1、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2、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彻底感悟,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傅雷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告诉儿子怎样面对消沉苦闷的?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克里斯朵夫的故事 找出本信中的两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体会其作用及含义。 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他的用意何在? 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说明任何人和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过与不及都不好。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目的是教育儿子要学会保持平和心态,控制情绪起伏。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比喻和引用故事的作用: 第二封信 1955年1月26日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面对成功,傅聪的表现怎样? 面对儿子获得巨大成功,傅雷的反映于一般父母有何同异? ????????????????????????? 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傅雷究竟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 为孩子赢得了成功而感到高兴;为孩子能替祖国争光而高兴;为孩子演奏的音乐能使更多人快乐而高兴。 傅聪的成功,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的信中是否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上,他还写了什么? 除了喜悦,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指出这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 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 术的探索和追求。 傅雷家书两则 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吗 ? 现在工作很忙吧 ?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儿春波敬上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 收 信人 邮 编 收信人地址 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 (一般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 寄信人地址 寄信人邮编 正文 1.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4. 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转下) 3.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2.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5. 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接上)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新的世纪,读者为何对名人家书爱心依旧?只缘——亲情爱情友情,家书写满真情;树人育人立人,读者读懂名人。 是1954-1966年六月间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0多封家信摘编,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