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文艺报·文学周刊》2003年8月26日第4版,略有删节].docVIP

[发表于《文艺报·文学周刊》2003年8月26日第4版,略有删节].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表于《文艺报·文学周刊》2003年8月26日第4版,略有删节) 多元的文化,多变的认同 ——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访谈录 任璧莲著名华裔女作家处女作《典型美国》任璧莲蜚声文坛,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和谭恩美1996年《娜在》1999年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s Irish?)面世,广受读者欢迎。任璧莲, 美国华裔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以下简称“任”) 采访人:石平萍,美国文学博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以下简称“石”) 石:任女士您好,非常高兴有这个难得的机会见到您。这几年我致力于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博士论文写的就是华裔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现在我还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您的三部作品,《典型美国人》、《莫娜在应许之地》和《谁是爱尔兰人?》,我都拜读了。这是我就《典型美国人》中的文化认同问题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请您指正。(把带来的期刊赠任)。 任:哦,太好了,非常感谢。可惜我只会说一些中文,看不懂。我这次来北京师范大学做富布赖特访问学者,我的先生为我准备了一份履历表,其中一项是书目,罗列了许多关于我和我作品的书评、文章和论文。我要把你的文章加上去。如果你需要的话,我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发给你。 石:谢谢您,我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您的资料,如果有了这份书目,就更方便了。我非常喜欢您的作品,想做更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就是带着大堆问题来找您的,希望您能解答。 任:但愿我不会被问倒。(笑) 石:不少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灵感源于父母的经历或家族的历史。比如说汤亭亭,她的《女勇士》和《中国佬》分别写家族中的女性亲属和男性亲属,母亲和父亲的生活经历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两本书被认为是半自传半虚构的作品。谭恩美擅长写母女关系,她说母亲是她最好的缪斯,母亲和其他女性亲戚的生活经历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多素材。您的两部长篇小说,还有一些短篇,都是以张家人为主角。拉尔夫·张和妻子海伦的原型是您的父母吗? 任:啊,不是。有些细节是一致的,但我的父母不是拉尔夫·张和海伦。是的,他们俩都是中国移民,40年代去的美国。我母亲来自上海的大户人家,送女儿到国外读书那时候是上层阶级圈子里时髦的事情;我父亲来自上海周边的一个小城市,去美国之前是水利工程师。作家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把父母的经历原封不动地搬到小说中去。好多人也问过同样的问题,他们以为张家人就是我的家人。事实上不是,不过我很喜欢写一家人这个题材。 石:我注意到您是在纽约郊区的斯卡斯代尔长大的,那是一个犹太人聚居区,对吧?这个成长经历对您写《莫娜在应许之地》有什么影响吗?您在多大程度上是莫娜或凯莉? 任:是的,斯卡斯代尔40%的居民都是犹太人这个少数族裔,我们是唯一的亚裔。那里的气氛是比较开放和宽容的,种族歧视并不厉害。不过我们也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多说说你们的传统好吗?”我在那里长大,受到犹太人生活习俗的影响,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对我的创作很有帮助。莫娜或凯莉并不是我,或者可以说,莫娜是我想变成的人。我上初中的时候,基本上是个文静脆弱的女孩,虽然常常因为话多被请出教室。(笑) 石:对许多华裔作家来说,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似乎您对此也很关注。比如说在《典型美国人》中,您描述了拉尔夫·张和妻子海伦、姐姐特丽萨滞留美国后,面对陌生的美国主流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发生的冲突、改变及后果。我印象最深的是,您把儒家的人伦和个人主义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对基本差异,来探讨华人移民的文化冲突和认同问题。 任:我的父母是中国移民,我却在美国土生土长,文化冲突是我从小到大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小时候我并不清楚我和父母之间除了代沟,还有文化差异。我认识到这一点是在我来过中国之后。写《典型中国人》之前我来过中国两次,第一次是1979年,跟随父母回国探亲,第二次是1980年,在济南矿业学院教英1980年在济南矿业学院教英,可以安心写作。目前正在一部新的小说,小说内容 施特劳斯作家生活费用基金由阿尔弗雷德·A·克诺夫(Alfred A. Knopf)出版社原总编哈罗德·施特劳斯和夫人米尔德里德于1983年设立,是迄今为止美国国内数额最大的文学基金,美国艺术和文学学院负责管理,旨在给作家提供生活费用,使其集中精力进行文学创作。该基金每5年颁发一次,每次两位作家,获此殊荣的作家每年获得5万美元的资助,5年共25万美元。此次(2003-07年度)与任璧莲同获殊荣的是小说家克莱尔·梅苏德(Claire Messud)。这是任璧莲继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古根海姆基金、富布赖特基金、兰南文学基金之后,又获得的一项殊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