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亭侯考辨”.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寿亭侯考辨》 刘斐 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 关于“汉寿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汉寿”为地名说;另一种是“汉”为朝代名说。我们对“汉”为朝代名说的依据一一辩驳后,认可“汉寿”为地名说。关于“汉寿”位处何地,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为“武陵说”。二为“蜀地说”。其三为“两地说”。而我们经过考证后提出第四种观点“两地皆非说”,因为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武陵之汉寿与蜀地之汉寿皆为县名,故两地皆非,汉寿当为“亭名”,即“亭名说”。 【关键词】 汉寿亭侯 武陵说 葭萌说 两地说 亭名说 据《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于“汉寿亭侯”是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寿亭侯”的“汉”是表朝代名,“寿亭侯”为其爵位封号,即“汉” 为朝代名说。另一种观点,认为 “汉寿亭侯”的“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名,即“汉寿”为地名说。 一、“汉”字为朝代名说 弘治本《大明会典》和清人宋牧仲《筠廊偶笔》均持此观点,《筠廊偶笔》还说“大内有寿亭侯印一方”。张舜徽主编的《三国志辞典》也设有“寿亭侯”这一词条。李梦生先生据元人王寔《东吴小稿》中《寿亭侯印铭并序》记载役工得“寿亭侯”印而认为“关羽所封为‘寿亭侯’无疑”。持此观点者之依据,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上曾发现“寿亭侯”印 “寿亭侯”印的发现可以说是支撑“汉”字为朝代名说的最有力的证据。 (1)洪迈在《容斋四笔》卷八载曾先后四次发现“寿亭侯印”: 其一,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 1162年间),洞庭渔者得“寿亭侯印”且藏于荆门玉泉关将军庙中;其二,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复州宝相院伐木于土中得 “汉建安二十年寿亭侯印”;其三,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邵州守黄沃叔启于郡人张氏处购得“汉建安二十年寿亭侯印”;其四,时人王仲言藏有“寿亭侯印”。 洪迈在文中认为这四枚印“皆非真汉物”,并提出几点理由:其一,“汉寿乃亭名,不应去‘汉’字”;其二,(此印)“其大比它汉印几倍之”;其三, “侯印一而已,安得有四?”;其四,“云长以四年受封(按,当为建安五年受封),当即刻印,不应在二十年”。 此外,清人张镇在《古印考辨》中也从六个方面指出洞庭湖所出印为伪:其一,关羽败于临沮,即使丢了印佩,也“无缘远没洞庭”;其二,汉印其文当为篆书,今印字体“不甚与缪篆合”;其三,据《后汉书·舆服志》诸侯印为龟纽,今印非龟纽;其四,汉制“纽间初不着环”,而“今环在鼻上且连施吾环”;其五,关于以汉寿封,而今印“止寿亭字”;其六,汉印印文皆为章,今印“非章而为印。” 关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得“寿亭侯印”的史实,宋人陈杰也在诗中记叙曾见此印,但他认为“远不可考”。此外,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五也有记载,绍兴初,潭州人得“寿亭侯印”于水中。但他指出“篆不古,非汉魏间字体”。即赵指出这枚印不可能是关羽的。不过,赵在这里提出一种折中的看法“或云:晋宋以下,别有封寿亭侯者,亦未可知”。 (2)元丙戊年间(公元1346年)曾发现“寿亭侯印” 元人王寔在《东吴小稿·寿亭侯印铭并序》中记载丙戊年间(即元顺帝至正6年,公元1346年)役工得“寿亭侯印”,李梦生先生据此在《关于“汉寿亭侯”》一文中认为“关羽所封为‘寿亭侯’无疑”。我们仔细考查《东吴小稿》中对该枚寿亭侯印的描写“(该寿亭侯印)铜色水泽莹洁,朱斑杂点,螭虎旋绾其中, 铁环实贯于上, 若行军备带之物”,则可知该印绝非关羽之印,因为据《后汉书·舆服志》天子印(玺)方为螭虎纽,诸侯王印为龟纽,而现在该印却“螭虎旋绾其中”显然与汉制不符。 由以上论证可知,先后出土的“寿亭侯印”皆非关羽之印。 (3)所谓“汉寿亭侯印” 与宣称发现所谓“寿亭侯印”不同的是,有人宣称发现了“汉寿亭侯印”。明代黄希声记载(明)宏治三年(公元1490年)十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汉寿亭侯之印”,但他指出“然印亦朱文迭篆实明制非汉物”。清人柯汝霖也认为有所谓“汉寿亭侯印”存在,其所编之《关帝年谱》于“曹操即表封公为寿亭侯”一句下注“胡氏绮曰今关帝庙中有汉寿亭侯印一钮……相传宋绍兴中洞庭渔人得之,入于潭府,洪氏随笔记甚详。”然查诸元人胡琦所编之《关王年谱图》中其原文曰:“今庙中有亭侯印一钮”。只曰有“亭侯印”未言有“汉寿亭侯印”,且书中有《亭侯印图》,辨其文,亦为“寿亭侯印”。可见,柯氏于此处曲解了胡书的原意。况且《容斋随笔》中洞庭渔人绍兴年间所得之印亦为“寿亭侯印”,而非“汉寿亭侯印”。可见柯氏想以“汉寿亭侯印”的存在以证明关羽为“汉寿亭侯”而非“寿亭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误将胡氏及洪氏笔下之“寿亭侯印”曲解为“汉寿亭侯印”则非也。 (二)文献中有关羽为“寿亭侯”的记载 前文已述,明孝宗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