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塘(S206象山至金屯、X203金屯至塘湾)
公路改建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3月10日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第二章 施工部署 8
第三章 施工方案 15
第四章 工期、安全保证措施 81
第五章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89
第六章 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94
第七章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30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境内,是贵溪市连接南部乡镇的重要道路,实际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省道S206象山至金屯段;第二部分为县道X203金屯至塘湾段。
本项目路线起于贵溪市雄石街道象山村G320与X325交叉位置处,沿线途径雷溪镇张桥村、南山村、鲶桥村、市农科所用地、流口镇横路村、金屯镇金屯村、市农技学校用地,路线终点位于塘湾镇塘湾村。
二、线路自然特征
(一)、 地形、地貌
本项目总体位于贵溪市境内,线路走向均呈近南北向,所处地貌属信江及其支流河冲积平原及剥蚀低丘高岗地。因此按其地貌单元可将调查区划分为剥蚀低丘高岗地貌、信江河流冲积平原、剥蚀岗埠地貌及信江支流须溪河冲积平原等。
(二)、气象及水文
1、气象
路线区处于属亚热带温室气候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境内地形复杂,地域性气候差异较大。总体划分以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摄氏度之日至5月下旬为春季,约70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摄氏度之日至9月下旬为夏季,约120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低于22摄氏度之日至11月下旬为秋季,约60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摄氏度之日到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为冬季,约110天。
路线区季节气候特点,可概括为:春季温和,阴雨连绵;夏季炎热,汛旱分明;秋季温凉,降水稀少;冬季较长,初雪偏早。
2、 水文
(1)地表水
路线区主要属信江及起支流水系控制,地表水系较发育。信江为鹰潭市主要水源地,该江宽约200余米,河流流速及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河流的汛期与雨季一致,6-8月份为丰水期,11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
区内径流多年平均值为900mm左右。区内地表水位与流量的变化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夏季雨量充沛、水位高、流量大;冬季降雨稀少、水位低、流量小。河道最高水位多发生在7-8月份,最低水位多发生在每年的11月至历年2月份。
(2) 地下水
依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划分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盆地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等三大类。
(三)、工程地质构造
路线主要位于信江盆地,路线尾部受加里东期运动影响剧烈,下面分别阐述。
1、信江盆地
为一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延伸的断陷向斜盆地,主要由上三叠统一白垩系组成。轴部广布南雄组,两侧依次露出赣州组、火把山群、林山组及安源组等地层。后者主要在盆地边缘断续出露,有些地段由于断裂和上白垩统的超覆,而往往缺失或未露出的地表。总的看来两侧地层大体对应分布,尤其是安源组一林山组的分布基本对称,为一北东向平缓向斜构造。岩层倾角一般平缓,多为10-20度。盆地边缘由于断断裂的影响,岩层倾角局部可达25-34度。
2、加里东期运动
路线尾部主要出于赣中南槽区,构造运动甚为强烈,中泥盆统跳马涧组或罗段组以显著交角不整合覆于寒武、奥陶系之上。震旦系和早古生代强烈褶皱,形成一系列总体呈近南走北的弧形紧密型褶皱。断裂亦甚发育。与此同时尚伴随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大量酸性、中酸性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体。沿某些复式隆起带或大断裂带,并有大量混合岩、混合花岗岩产出。
(四)、新构造运动及地质
根据江西省地质图的划分。路线带分布在赣东大面积稳定上升区内,区内地貌以河流冲积平原、剥蚀低丘岗阜地貌为主。沿信江及其支流河流域普遍发育二级河流堆积阶地,沉积了厚度不一的第四系沉积物。
路线区主要处于信江及其支流河冲积平原及起伏平缓的剥蚀岗阜地,未见有明显的地势隆起及地势凹陷等地貌痕迹,第四系覆盖层稳定,地层结构简单,下伏基岩起伏平缓,岩性不一。地壳无明显的差异性运动。据野外路线工程地质调查及桥位勘察发现,白垩系基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岩层稳定性较好,故线路区新构造运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缓慢升降和水平运动。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本工程建设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即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因此,建筑场地不属抗震设防区,构造物做简易抗震设防即可。
三、 工程技术标准
项 目 单 位 技 术 标 准 公路等级 二级 设计速度 km/h 60 路基宽度 米 14 行车道 米 3.5 硬路肩 米 0.75 侧分带 米 0.75 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