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探析 ——不以中共军事政策为主线 黄道炫 1933-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1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当时“左”倾中央实行的军事政策有直接关系,这一点,已为历史学界广泛注意,本文不予赘述。作为一场跨时1年,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疆界、政权和社会组织的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其成败因素当然非止一端。本文试对以往研究中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因素做一初步探析。(注:对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以往研究多从军事方面予以说明。杨奎松的《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提供了一个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全面研究的有价值的思路;任保秋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经济原因》(《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也从经济层面做了初步的考察。国民党方面“围剿”成功原因各种有关著作多有涉及,但专题研究论文鲜见,资料的挖掘和具体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一、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准备和作战方针 第四次“围剿”失败后,经过短暂休整,蒋介石开始准备第五次“围剿”。1933年7月,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开办陆军军官训练团,分期分批训练中级以上军官。训练“惟一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赤匪,所以一切的设施,皆要以赤匪为对象”(注:蒋介石:《军官训练团训练的要旨与方法》,《庐山训练集》,新中国出版社1947年版,第18页。)。鉴于“从前剿匪剿不了,并不是我们武力不够,而是我们精神不良”(注:蒋介石:《时间为一切事业与生命之母》,《庐山训练集》,第71页。)的教训,训练团特别注重战斗、团结精神的教育。训练结果,按蒋介石自己的说法,“因为时间过于短促,对于学术科没有多大的进步,但是各人的精神思想,和所表现的仪容、态度、动作,比两星期以前,完全不同了”(注:蒋介石:《时间为一切事业与生命之母》,《庐山训练集》,第71页。)。同时,彼此朝夕相处,对来自各地方、各派别的军官“把眼前畛域派别的观念,和频年交相火并的宿怨前隙,不期然而然的消弭泯灭”(注:《黄绍hóng@①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2页。),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以红军为假想敌,郑重其事开办庐山训练,反映出蒋介石非常重视与红军的再次作战,如他所说:“此次剿匪,实关党国与本军之存亡,不可以大意轻易出之”(注:《蒋介石致熊式辉等电》(1933年9月10日),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第2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397页。)。这和第一、二次“围剿”时视红军为“地方事件”(注:李家白:《反共第一次“围剿”的源头之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45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64年版,第76页。),仅出动一些杂牌部队有重大差异。吸取前几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将此次“围剿”定位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的总体战,基本原则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即“用三分的力量作战,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注:《剿匪成败与国家存亡》,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4年版,第209页。),“一方面要发挥军事的力量,来摧毁土匪的武力;一方面要加倍地运用种种方法,消极地来摧毁土匪所有的组织,及在民众中一切潜势力”(注:《推进剿匪区域政治工作的要点》,《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1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1984年版,第234页。)。秉持总体战的思路,国民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政策,严密统治、收揽人心。对苏区最具威胁的是封锁政策,即通过实行严密的经济、交通和邮电封锁,严禁粮秣、食盐、工业品和原材料等物资流入苏区,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蒋介石判断,“匪区数年以来,农村受长期之扰乱,人民无喘息之余地,实已十室九空,倘再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困守一隅,束手待毙”(注:《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1934年编印,第11章,第1-2页。)。用心既狠且辣。 随着对中共力量认识的变化,蒋介石的战略方针也一改前几次“围剿”常犯的急躁冒进错误,强调稳扎稳打,层层推进。总的作战指导方针是“不先找匪之主力,应以占领匪必争之要地为目的”(注:《蒋介石战字二一三号训令》(1933年10月17日),《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第三路军五次进剿战史》上,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1937年印行,第3章,第12页。),即以严密的工事和碉堡层层推进,通过缓慢但有效的占领方式,压缩红军作战区域,限制红军活动空间,迫使红军进行真正的主力决战。这一战术的核心就是逼迫红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