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 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助思导航】 1.信息解密 3.名师说法: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是考查重点,应熟记。分析等温线信息,指出等温线分布特征,判断出该地的气候要素中,气温小于0 ℃这一关键内容的地理含义。然后才能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征,辨别选项的正误。 (2)城市热岛效应,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市中心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气流上升处,容易降水或加快污染扩散。城郊之间气温差异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015·呼伦贝尔二模]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2001年和2011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为℃)。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 ) A.甲图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 B.乙图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4 ℃ C.两图相比,二环内温度变幅最大 D.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 解析 读图,根据数值判断,甲图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工业分布集中,排放的废热多,A错;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乙图中城郊之间最小温差为4 ℃,B错;两图相比,二环内温度变幅最大,C对;根据两图的城郊间温差变化,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减弱,D错。 2.图中温度场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改造城区下垫面,调节热量收支状况 B.昼夜温差加大,“雨岛效应”增强 C.雾霾天气加剧,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 D.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 图中温度场变化最可能是改造城区下垫面,增加了绿地和湖泊面积,调节热量收支状况,导致城郊温差变小,A对;图中温差减小,“雨岛效应”减弱,B错;材料不能表示与雾霾天气有关,C错;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D错。 [2015·山东济南模拟]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3~4题。 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解析 读图可知,①处风向是从湖水面吹向陆地,是湖风,据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得出,湖面气压高于陆地,因此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盛行上升气流,大气上升容易成云致雨,③处风受到的摩擦力较近地面小,因此比①处风力大。此处还可以根据风向标图来识别大小,③处风力代表8级以上,①处风力代表四级。 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 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湖陆风会将湿润的大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缩小城市的昼夜温差,围湖造陆减小了湖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从而使得湖陆风减弱。 考点3 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影响风的三种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如何绘出某任意一点的风向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2014·山东高考]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助思导航】 1.信息解密 3.名师说法: 解答该题,要注意到题干信息“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像显示其高度分别为5 km左右、3 km左右;P2明显在甲地上空向下倾斜,P1趋于水平,这表明等压面是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的。由此可推断,甲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凸起,为高压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不可忽略,由于经度相同,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如果甲、乙不在同一经线风向就难以确定。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乙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 据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地气压南高北低,根据风向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旺季发展形势与措施探索.ppt
-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及训练技术报告.ppt
- 第五章物流信息系统技巧.ppt
- 2016年新版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探索.ppt
- 6冬阳童年骆驼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答辩.ppt
-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副本技巧.ppt
- 第五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技巧.ppt
- 6混凝土工程答辩.ppt
- 地形和地势分析.ppt
- 第五章元部件特性B技巧.ppt
-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基础(熊银信)-第7章-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技术报告.ppt
- 2016中考英语任务型阅读易错考点必看探索.ppt
- 2016中考英语总复习第二轮题型全接触八短文填词习题人教新目标版探索.ppt
- 2016中考语文第三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作品阅读专题一散文阅读探索.ppt
- 2016中考语文复习(广东中山)(人教版)复习:第15讲名著阅读—比较阅读探索.ppt
- 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答辩.ppt
-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分析.ppt
-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11文言文阅读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探索.ppt
- 第一节电子的发现技巧.ppt
-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分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