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新闻的五个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中路军:二十日夜起 西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 谈谈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前略后详,指出国民党违背历史潮流,有力证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是正义的战争,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词语赏析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级里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或发生在你身边的新鲜事。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3、要简洁明了,字数在300左右。 完成全品作业本中第一课的作业。 预习《芦花荡》,扫清字词障碍。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时间准确 暗示进展迅速 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褒 贬 鲜明的感情色彩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质疑析疑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