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地质体的产状 及其接触关系 第一节 地质体及地质体的产状 一、地质体的概念 地质体:人们观察和研究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天然(地质)岩石单元。 二、地质体的类型(根据单文琅等,1987) 三、地质体的产状 面状构造 线状构造 产状的概念 产状是指构造面或构造线在空间的位态。 通常用构造面、线与水平参考面及地理方位的关系来表示。 (一)面状构造的产状 及表示方法 1、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走向线 走向 倾斜线 倾向线 倾向 倾角 2、面状构造产状的表示 向限角法: 走向+倾角+倾向 (N30°E, 45 ° SE) 方位角法: 倾向+倾角 (45 °∠ 30 °) 3、视倾向与视倾角 (二)线状构造的产状及表示方法 倾伏:倾伏角+倾伏向 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 第二节 岩层的原始产状及水平岩层 一、岩层的原始产状 1、岩层的原始产状是水平或近水平的 2、在大陆边缘、海岛周围、水下潜山附近,有原始倾斜 二、水平岩层及其出露特点 1、地层时代: 老下新上 沟谷老,山脊新 二、水平岩层及其出露特点 2、水平岩层的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二、水平岩层及其出露特点 3、岩层厚度:为顶、底层面标高差 4、出露宽度:受地形和岩层厚度影响 第三节 倾斜岩层及其出露特点 一、倾斜岩层的基本特征 1、露头界线成条带状,与地形等高线相交 2、(正常层序)沿倾斜方向,由老到新 3、岩层出露宽度受厚度、倾角、坡度影响 4、岩层露头形态遵守V字型法则 二、倾斜岩层及其出露特点—“V”字型法则 倾斜岩层的露头界线(v字型法则): 岩层露头界线的形态影响因素:岩层产状、地形坡度和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之间的相互关系。 “V”字型法则 “V”字型法则(1) 1、相反相同 “V”字型法则(2) 2、相同相反 “V”字型法则(3) 3、相同相同 4、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4、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 三、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倾斜岩层的厚度 岩层的厚度(真厚度)、铅直厚度和视厚度 三、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倾斜岩层的厚度 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 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视厚度(h’)=铅直厚度(H) ×cos? 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三、倾斜岩层的厚度与埋深 四、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 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出露地表的水平投影宽度,称为露头宽度。 第四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一、整合接触 1、概念:两套岩层之间产状一致、中间不缺失地层(沉积是连续的)。这种接触关系叫做整合接触 2、 基本特征(鉴别标志) 1)上下岩层产状一致;2)不缺失地层;3)古生物连续;4)岩性和岩相是连续的;5)构造变形(强度、样式)一致;6)变质程度、变质相带是渐变过度的;7)具有统一的岩浆活动模式 3、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过程 地壳(沉积盆地)连续下降、接受沉积的过程 二、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接触关系 1、概念:两套相邻地层之间产状一致,但是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有沉积间断),这种接触关系叫做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平行不整合的基本特征(鉴别标志) 1)两套相邻地层之间产状虽然一致,但是之间存在一个风化剥蚀面(不整合面)从而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A、冲刷现象;B、底砾岩、古风化壳;C、沉积岩脉;D、风化矿产等];2、岩性、岩相不连续;3、古生物不连续;4、 3、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地壳(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 三、角度不整合 1、概念: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中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这种接触关系叫做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角度不整合的基本特征(鉴别标志) 1)相邻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2)中间缺失某一时代地层;3)古生物不连续;4)岩性、岩相突变;5)构造强度、构造样式不一致;6)构造上的不连续;7)变质相、带不连续;8)岩浆活动不一致;9)同一时代的新地层与不同时代的老地层接触 3、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地壳(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甚至变质作用,上升、遭受风化剥蚀——下降、接受沉积 剖面图和地质图上的角度不整合 四、超覆不整合 五、不整合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展顺序及构造变形时期的重要依据; 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 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 有助于古地理环境,古构造演变的研究。 实际意义: 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 六、不整合的研究内容 不整合的确定 形成时代 类型及其空间变化 七、不整合形成时间的厘定 地层缺失:注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