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心境稳定剂——碳酸锂 3.副作用 (1)早期的副作用:无力、疲乏、嗜睡、手指震颤、厌食、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稀便、腹泻,多尿、口干等 (2)后期的副作用:患者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黏液性水肿、手指细震颤 (3)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腹泻、粗大震颤、抽动、呆滞、困倦、眩晕、构音不清和意识障碍等 三、心境稳定剂——抗癫疒药物 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等数种抗癫 药物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 间 四、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 1.适应证 用于治疗各型神经症、各种失眠以及各种躯体疾病伴随出现的焦虑、紧张、失眠、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也可用于各类伴有焦虑、紧张、恐惧、失眠的精神病以及激越性抑郁、轻性抑郁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癫 治疗和酒精急性戒断症状的替代治疗 艹 2.禁忌证 凡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肾病、药物过敏、药物依赖、妊娠头3个月、青光眼、重症肌无力,酒精等及中枢抑制剂使用时应禁用。老年、儿童、分娩前及分娩中慎用 四、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 艹 3.用法和剂量 多数苯二氮 类的半衰期较长,每日1次即可。或因病情需要,开始可以每日2~3次,病情改善后,可改为每日1次。苯二氮 类治疗开始时可用小剂量,3~4天加到治疗量。急性期患者开始时剂量可稍大些,或静脉给药,以控制症状 四、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 艹 4.副作用 苯二氮 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少,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过度镇静、智力活动受影响、记忆力受损,运动的协调性减低等。偶见兴奋、梦魇、谵妄、意识模糊、抑郁、攻击、敌视行为等。妊娠头3个月服用时,有引起新生儿唇裂、腭裂的报道 四、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 艹 四、抗焦虑药物——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 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是非苯二氮 类抗焦虑药物,系5-HTI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主要适用于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以及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还可用于抑郁症的增效治疗 孕妇、儿童和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 不良反应较少,如口干、头晕、头痛、失眠、胃肠功能衰乱等 五、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五、电抽搐治疗 五、电抽搐治疗 ⑨老年人, 儿童及孕妇 ①脑器质性疾病 ②心血管疾病 ③骨关节疾病 ④出血或不 稳定的动 脉瘤畸形 ⑤有视网膜 脱落潜在 危险的疾病 ⑥急性的全 身感染、发热 ⑦严重的呼吸系统疾 病,严重的肝、肾 疾病 ⑧利舍平治疗者 禁忌证 五、电抽搐治疗 五、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的改良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为减轻肌肉强直、抽搐,避免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推广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禁忌证较传统电抽搐治疗少,如老年患者也可以应用 心理治疗的疗效 4.一些非技术性因素,如人际性、社会性和情感性因素,在促进治疗变化方面有巨大作用。治疗师的信任、温暖和智慧的个人魅力在治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个性影响有时超过操作技术 5.心理治疗并不是使人人都受益。除了病人方面的因素,治疗师的消极个性特征、应用技术不当,可能产生副作用,甚至对病人造成伤害 第二节 躯体治疗 概 述 躯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 药物治疗是指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是改善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精神障碍的主要和基本措施 电抽搐治疗在精神障碍急性期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而胰岛素休克治疗和神经外科疗法等现已很少使用或限制使用 精神药物分类 一、抗精神病药物——概述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一、抗精神病药物——分类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又称神经阻滞剂、传统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或称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代表药为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一、抗精神病药物——分类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精神病药、现代抗精神病药等。按药理作用分为四类 1.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如利培酮、齐拉西酮 2.多受体作用药 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 3.选择性多巴胺D2/D3受体拮抗剂 如氨磺必利 4.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 如阿立哌唑 一、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能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而具有抗精神病作用。传统抗精神病药主要有4种受体阻断作用,包括多巴胺能D2受体、胆碱能M1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能α1受体和组胺能H1受体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在阻断多巴胺D2受体基础上,还通过阻断脑内5-羟色胺受体,增强抗精神病作用、减少多巴胺受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2024.docx VIP
- 用于皮秒脉冲产生的级联阶跃二极管电路.pdf VIP
- 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docx VIP
- 纪念九一八主题班会课件学习资料.ppt VIP
- 佛山市教育局1.pdf VIP
- 基于场效应管与阶跃恢复二极管的皮秒级脉冲源设计.PDF
- 2025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docx VIP
- 贵阳机场通行证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学校类物业管理投标文件技术部分完整规范模板.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