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讲述.ppt

【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即时巩固1  (1)充分利用句中加“△”的字来推断加颜色字的意思。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______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______ ③则思慎始而敬终。______ ④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______ ⑤人众车舆,万物殷富。_____ △ 竭尽 △ △ △ △ 佩戴 慎重 任用 众多 答案 (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体会一下对称法的运用。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答案 译文: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等到具有大国的条件。 推断方法:由该句的上句“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意为“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可以推断该句意。这叫对称推断。古人行文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近、相反或相对的特点。 答案 2.语境推断法 主要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语句连贯、相承相接,其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特点来推断实词含义。这是推断最主要的方法。 文言文的语境,有三个层面的理解: 一是短语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短语的词性特征和结构特征。比如说“谲佞残妒”是四个形容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他几个词的意义来推断“谲”的释义是否正确。 二是句子语境,就是实词所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特定句义限定。2012年高考天津卷中实词题D选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我们只要对此句作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分析,就知道“寿”在句中作谓语,肯定要解释为动词义,而不是名词。 三是上下文语境,就是实词所在的上下文语段构成的语境。“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根据这样的语境,说“无行之人”“谲佞残妒”,由“佞”和“妒”我们就能基本推断“谲”解释为“诡诈”应该是正确的。 语境推断法对于我们解读文言文,乃至现代文阅读题来说,都是必要的技能。它不仅有助于推断实词释义选项的正确与否,对解答虚词辨析题、信息筛选题、概括分析题也都有帮助。 其实“两次代入法”(见后面“考场妙招”)和“语境推断法”两者殊途同归,都把目标指向原文,紧扣文言文来做题。所以反复揣摩,吃透原文方为解题之根本。 即时巩固2 (1)利用语境推断法推断下面文段中加颜色词的意思,并说出推断过程。 ①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答案 豫色:高兴的脸色。 推断过程:下文说,“我前些日子听你说‘君子应不怨天,不怨人’”。孟子说:“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代不同了。”说明孟子此时对以前不怨天尤人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由此可知,“豫色”应是“高兴的脸色”。 答案 ②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 (《吕氏春秋·慎行》) 答案 诛:讨伐。 推断过程:“诛”常作“杀死”义,但联系后文语境,庆封“走如鲁”,即“逃到鲁国”,可见他们并没有“杀死”庆封,而应是“讨伐”庆封。这是用语境推断法确定多义词的意思。 答案 (2)利用语境推断法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说出推断过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答案 答案 译文: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推断过程:此句关键词是“勇”。它常被译为“勇敢”,褒义词。但联系后文可知,“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对应了“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一人之毁而去臣”对应了“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毁”即“诋毁”,是“进谗言”。由此可推断“勇”绝非褒义,而应作贬义,译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