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香菱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但后来薛蟠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香菱身世 和本文相关联的故事情节: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的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随着薛蟠的归来,香菱终究离开了大观园。等待她的,是薛蟠正妻夏金桂的敌视和折磨…… 渴望美好、苦志学诗的香菱, 饱受凌辱,终得干血症而死。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 2、四大家族:贾、王、史、薛; 3、它是我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娒.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宏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雪芹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怀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红楼梦》是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由他人所续。 一、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香菱学诗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环节? (拜师)读诗、悟诗、 谈诗、作诗 香菱学诗 ●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 ●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 ●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林黛玉 香菱 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关注人物,我们就会与作者贴得更近。请读一读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品一品 我认为 香菱是个 ( )的人。 理由是( ) 天资聪颖、热爱学习 分析人物很简单: 描写手法是切入点, 言行神态和心理, 人物性格尽体现; 侧面描写也不能忘, 思想个性里面藏。 抓住这些别放手, 准确把握不慌张。 方法提点: 2、 在塑造香菱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鉴赏刻画人物的手法,体味这些手法的妙用,是小说欣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你能准确鉴赏描写手法时,你已领悟了文学作品的“三味”。 运用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和侧面描写,这些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香菱的形象,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课文中并没有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我认为黛玉是个 ( )的人。 理由是( ) 学识渊博、热情大方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议一议 1、她天资聪颖,乐学、善学、苦学(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2、老师指点得法--尤其是黛玉 3、大观园的良好环境 1、香菱学诗经历,对你学语文有何启发? 2、香菱学诗取得一定成绩,说明了什么道理(你能用一句格言加以概括吗? 3、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香菱,一个侍妾,痴痴学诗,有必要吗? “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岂甘居下游?其苦心学诗,正体现了她高贵的精神追求,她对人生的美好理想,迸发了她身上的美和生命的诗意!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来,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一字评香菱学诗 风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