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远与唐罗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志远与唐罗关系

崔志远与罗的关系 :计算机与工程学院教育技术学 : 学号: 【摘要】崔致远是9世纪后半期的新罗留学唐 【关键字】崔志远;唐朝;新罗;关系文化。 盛唐时代, 崔致远,字孤云(或海云、海夫、弘云),庆州沙梁部人,生于新罗第47代国王宪安王元年(857,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崔致远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精敏好学,其诗文中多次自称“海外腐儒”(《谢令从军状》)、“玄冤微儒”(《谢元郎中书》)、“儒门末学、海外凡才”(《上太师侍中》),皆说明他出身于一个奉儒之家。 新罗文景王八年(868,唐鼓宗咸通九年),年仅12岁的崔致远奉父命,随新罗商船入唐求学。“臣自十二离家西泛,当乘俘之际,亡父戒之曰:“十年不第进士,则勿谓吾儿,吾亦不谓有儿。往矣勤哉,无票乃力。臣佩服严训,不敢弥忘,悬刺无逞,冀皆养志。”崔致远入唐后,求学中原,遍访名师,悬梁刺股,励志苦学,其游学经历极其艰辛。 崔致远,作为新罗末期入唐留学生的代表人物,在唐罗两国关系。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他在唐渡过了18年,其间以宾贡及第,并在唐做过官,创作了著名的《檄黄巢书》回归新罗后,经历了仕途的挫折,而后归隐。他在9世纪后半期唐、罗的历史舞台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经历是这一时期唐罗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两国稳定、友好的关系和频繁的交流为他实现“以功名平衡出身”的想法提供了机会,而唐罗社会走向末期时的没落和腐朽的现状以及骨品制在新罗的实行又使他仕途失意,无法实现匡时济世的理想抱负。他的命运对新罗末期的渡唐留学生而言具有典型意义,他的一生是与唐罗关系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入唐留学使他获得了功名,获得学识:另一方面,儒家的入仕观和他在唐的历练为他从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归国建功立业的信心。 唐朝建立后,特别是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统治者以一种积极的精神对周边以及海外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使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有所改观,促进了唐的对外交往。这种开放政策,也为唐罗关系全方位的开展提供了大环境,盛唐建立之初,唐罗间的官方交往就展开了,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新罗真平王“遣使大唐朝贡方物”,唐“高祖亲劳问之,遣通直散骑士郎庚文素往使焉,赐以玺书及画屏锦彩三百段,自此朝贡不绝”,这种朝贡关系也是唐对外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对新罗而言有利于减少战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但是不久这种关系就受到了影响,在唐罗联军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后,就如何处理百济和高句丽旧地问题两国产生争执,直到唐玄宗将涓水(今大同江)以南的高句丽、百济故地划归新罗,同时在共同防御渤海的形势下,两国的关系才得到加强和改善。由此,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新罗派遣的唐宿卫子弟和留学生,求法僧人纷纷入唐学习儒学、佛学等方面的知识,归国后将其传入新罗,对本国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 崔致远在苦学了六年后,他 在唐的任职,崔致远最初是抱着匡时济世的理想的,虽然最终他遭遇坎坷无法实现,但这一时期的历练,为他归国任职做好了思想等各方面的准备。 崔致远于新罗宪康王十一年(885年,唐信宗光启元年)回到祖国,于次年向宪康王献上其在唐期间所作的诗赋表状等集共二十八卷。《桂苑笔耕集序》中有具体记载,《桂苑笔耕集》是一部骄文和诗歌集,共二十卷,前十六卷是替高骄所作的公文,从文体看,都是骄文,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其二,订正某些史书不准确的记载。 其三,有利于进一步考校历史事件的时间。 其四,对历史古迹位置的认定提供帮助。《桂苑笔耕集》中某些历史地理方面的记载,为我国的历史古迹的认定起到特定的作用。公务之余,崔致远在扬州游历,创作了一批具有史料和文学价值的诗文。 崔致远本身是一位儒学者,他为道教的传播做过贡献,又接触了佛教,这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和融合,这通过阅读文献和相关专家的研究都可以独处崔志远的这种特质 新罗教育的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教育的影响,到唐朝中后期,以崔致远、崔彦摇、金仁问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罗留学生在唐朝中央官学接受教育,在唐朝参加科考或为官,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将其在唐朝所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向新罗本国传输。 纵观崔致远的一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来到唐朝,努力学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唐朝文化,一举考中“宾贡进士”,成为唐朝政府的官员。回到新罗后,又积极倡导改革,大力传播唐朝文化:尽管始终未能实现匡时济世的政治理想,但他“政以仁为本,礼以孝为先”的儒家思想却又在新罗统治思想中产生深远影响。《桂苑笔耕集》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崔致远诗文集,也是韩国第一部汉文诗文集,可以说在韩国文学史上、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正如洪爽周在《校印桂苑笔耕集序》中所言:“吾东方之有文章而能著书传于后者,自孤云崔公始:吾东方之士,北学于中国,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