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6-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历史-人民版讲解.ppt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6-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历史-人民版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思 这是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概括起来共三个方面:   (1)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2)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_____”,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论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探究点三 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1.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探索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各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在20世纪以来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三次历史性大巨变。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2)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成了国家的主人。   (3)邓小平: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道路,使我国越发繁荣富强。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2.如何理解重大理论成果在三次历史性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1)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专制统治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结束专制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国民革命起了指导作用。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2)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 主题 20世纪以来三次历史性巨变   史料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革命先驱者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完成的。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第三次是开创改革开放的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进并取得巨大成功。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由封建专制而建立民主共和,由任人宰割而实现民族独立,由贫穷落后而步入小康社会,这是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三次巨变,三次跨越。 ——《人民日报》述评《百年沧桑》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导思 本段史料概括性地叙述了中国近代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并指出了它们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伟大功绩。三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依次是__________、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互动探究 辛亥革命 改革开放 考能提升 非选择题5 大跨度题目的答题要求    [2012?广东卷]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返回目录 高考命题研析 第32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