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国外预算制度的产生 (二)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议会制度形成最早的国家,也是政府预算制度出现最早的国家,经过很多曲折的过程,1832年,英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规定财政大臣必须每年向国会提出全部的财政收支计划书,并由国会批准,至此,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府预算制度才真正建立起来。 * 一、国外预算制度的产生 具体历程: “ 预算”一词是英语“budget ” 的中译。“budget ”一词来自于拉丁语“bulga ” , 后来演变为古法语中的bouge,意为皮袋子或背包。英王的司库官携带着一只装有说明国王财政需求文件的袋子, 这个袋子被叫做budget 。随着时间的迁移, 那些文件和用来编制并实行文件的体系被叫做预算或预算过程(budget or budgeting)。 英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国王和国会为争夺对国家控制权的历史, 而对预算权的争夺则是双方斗争的焦点。通过国会和国王对预算控制的漫长的斗争,英国财政逐渐从皇家财政转变成国家财政。 * 一、国外预算制度的产生 (三)因此,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君主夺取财权的斗争,是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预算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预算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受托责任和审计制度,是政府预算制度最直接的体现和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政府预算制度正是在陈述和审计制度的逐步形成过程中得以确立的。 * 二、中国百年预算史 (一) 从我国的财政史来看,早在公元前2197年的夏朝,伴随着国家的出现就产生了国家财政,单式我国的政府预算直到20世纪初期的清朝末年才出现。旧中国政府预算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的新政、改革和外债的压力。 1898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提出编制预算,公开财政,但由于新政失败,这一举措也未能实施。然而,由于清政府腐败和挥霍无度,国家收支收不抵支,只得向外国举债,外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公开财政,编制财政收支计划,1908年,清政府颁布《清理财政章程》,于1910年试编国家预算,这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王朝第一次编制政府预算。 * 二、中国百年预算史 (二)民国时期,预算制度已经相对完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支系统的划分已较为明确,单式收支相比,由于军费开支大,赤字数额也很大。 (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建立国家预算决算制度,1951年8月,政务院发布《预算决算暂行条例》规定了国家预算的组织体系,各级政府的预算权,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查、核定和执行的程序,决算的报批与审定程序等,标志着新中国国家预算制度的建立。 * 二、中国百年预算史 (四)随后的发展是: 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政府政府预算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完善,收支规模也在不断提高: 1949—1951年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产生阶段 1951—1992年预算管理制度长期稳定阶段,整体特征是预算形式是单式预算,预算编制的原则是综合平衡,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法,预算管理粗放,透明度不高。 1992-1998年中央政府主导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1992年中央政府试编复式预算,1995年《预算法》实施要求中央地方编制复式预算,90年末期,零基预算改革在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和深圳市等进行,突破基数+增长模式。 * 二、中国百年预算史 (四)随后的发展是: 1998—至今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并存阶段。1999年初,河北省正式启动“预算管理方案”,1999,9月财政部提出改变预算编制方法,试编中央部门预算,2000年选择部分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同时,安徽、天津和陕西等地相继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预算改革。 实质上,从国外和我国的情况来看,预算制度的产生和改革的主动力都来自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内部管理的需求。 * 第三部分 公共预算的特征 * 一、计划预测性(计划精细性) 计划具有预测性,并以预测性作为政府管理的实务工具。预测性是指国家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作出事前的设想和预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一般在本预算年度结束以前,需要对下一年的预算收支作出预测,编制出预算收支计划,进行收支对比,进而研究对策。政府预算的预测是经济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正式编制政府预算的必要步骤。关系国计民生。 * 二、法律性(民主法制性) 现代预算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它的法律约束,其整个活动过程要受到法律及立法机构的严格制约。 预算文件跟一般的财政经济计划不同,它必须经过规定的合法程序,并最终成为一项法律性文件。预算的法律性是指国家预算的成立和执行结果都要经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