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弘范:元军元帅。扞(hàn):保卫。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捄:同“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泫然出涕??涕: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一、1、(2分)(1)通“避”,躲避。(1分)???(2)眼泪。(1分)
2、(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2分)
3、(4分)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4、(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5、(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4 分)
4.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1.答案: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赏赐 傲视
???评分;大对一个词语得1分,共4分。
???2.答案:不仅贤人有之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舍身取义廉洁自律
???评分: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 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