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pptVIP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家焉 乃实告焉 B、将何作 何复尔 C、不辞而还 裂其衣而束之 D、群扶以归 欲割颈以塞责耶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发展变化大。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记住吧,总共才18个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3、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对照比较法,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 一、位置推断法 二、删除观察法 三、结构分析法 四、对照比较法 五、词性记忆法 对于虚词来说在句子中经常不用翻译,所以我们可以用删除观察法,根据删除该虚词后句子是否通顺或是否改变原意来确定虚词意义。 分析下面各句中的“其”字: 1.余嘉其能行古道 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在动词后,应为代词,不能删去。 删去则改变原意,代词。 例子: 蚓无爪牙之利 石之铿然有声者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侵之愈急 何以战 代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以”即“以何”,“以”即“凭借” 对于虚词来说就是根据虚词的词性对虚词进行归类和记忆。 第一人称代词:其、吾、余、相、见、我、予、朕、孤、“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 ; 第二人称代词:相、而、若、尔、汝、女、乃 、“公”、“卿”、“君”、“子”、“足下”。 ; 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 指示代词:是、斯、此、然、兹; 疑问代词:何、曷、胡、奚、安、焉、孰; 副词表否定:不、未、莫、无、勿、毋、弗、 非、微、靡; 副词表时间:将、行将、且; 副词表范围全部的:皆、咸、悉、尽、毕、具; 副词表范围部分的:但、徒、特、独、唯(惟)、止、直、第。 例子: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 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一、辨词义 可以将其中简单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般可先译课内的那个句子),然后再将其代入另一个句子中,看是否成立。 如:何苦效李绮、刘辟之所为乎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二、辨词性 分析其词性和用法,主要是从前后与这个虚词搭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三、辨关系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虚词词义详尽又同做连词时来讲的。在18个文言虚词中,常用的表连词且能表多种关系的虚词有“而、且、其、若、则、以”这几个词。根据上下句的文意,将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 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去替代,看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表明这个连词表示的就是这个现代汉语所表示的这种关系。常用的表关系的替代关联词有: 表承接——然后、于是、就 表递进——而且 表转折——但、却、可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表因果——因为、由于 表目的——来、用来 表结果——以致、到了……地步 表修饰——……地 着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