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第三课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识图练习专题 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认识常见等高线图的类型 (09年上海地理第五题) (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0.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 D.南北向 11.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 上、下部均平缓 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读3: 图中崖顶、崖底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④③ 650 600 500 400 300 200 A B A B A B 如右图: 顶部A: 底部B: 崖高H: 200 ≤ H <400 500 ≤ HA <600 200 < HB ≤ 300 (n-1)d ≤H< (n+1)d 陡崖高差的计算公式: 解(1)250m≤H顶300m (2) 50mH底≤100m (2)陡崖底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1m B、50m C、151m D、150m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3)150m≤ H顶-H底250m 例: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B、99m C、199m D、259m D A A C 1)、求 P点海拔———— O点海拔 ———— B、49〈H〈50 C、59〈H〈60 D、60〈H〈61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m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A、40〈H〈41 (810mP820m) (860mO870m) (40mH60m) 知识初探 三、地形的剖面图 一、高度的计算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某公安局获悉,一伙犯罪分子将驾车经H村越境潜逃。侦察员小王奉命前往H村附近的小山上蹲点守候,只有E、F、G三处适合隐蔽。请读图,你认为何处可以直接监视过往车辆的动向? 情景设计 ①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如下图中左图和中图所示) ?②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下图中右图所示)     关键:绘制出地形剖面图 -200m -100m 0m 100m 200m 300m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等高线 等深线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300m -300m 步骤1:定剖线 步骤2:定比例   步骤3:定基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步骤4:画垂线 步骤5:画曲线 . . . . . . . . . . . . . . . . . 沿倾斜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选择剖面线AB。 2、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垂直比例尺要视等高线中的高度大小来确定,一般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 3、确定水平基线。(必须与倾斜的剖面线长度一致,并转为水平状态) 4、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绘制时使用毫米单位更为方便),并注明高程,最高高度数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度数要比图中最低高程再低一些, 特别注意:5、在等高程的辅助线上量取(用尺子或圆规)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以标出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再将这些点连成圆滑的曲线。 解决问题 (1)与河流水文结合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B ②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 地势高低: 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C/100m 山坡坡向: 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