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年新起点模考提分班论述-王旭讲义.doc

2014年新起点模考提分班论述-王旭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新起点模考提分班论述-王旭讲义.doc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论述题精讲 第一部分 认识“论述题” 一、国家司法考试论述题的命题规律与五大题型 (一)命题规律 理论性;2、现实性;3、开放性;4、综合性(新变化) (二)五大题型 1、时政简答型 如:2007年卷四第一题: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并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近年来,为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促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相互理解沟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国各级法院积极探索运用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从制度层面对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工作机制作出规范,为促进行政争议双方和解,通过原告自愿撤诉实现“案结事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2009)》披露,“在2009年审结的行政诉讼案件中,通过加大协调力度,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和解后撤诉的案件达43,280件,占一审行政案件的35.91%。”总体上看,法院的上述做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公众和社会的认可。但也有人担心,普遍运用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合法性审查原则不完全一致,也与行政诉讼的功能与作用不完全相符。问题请对运用协调、和解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做法等问题谈谈你的意见。 甲男与乙女系隔壁邻居。因甲时常聚集三朋四友在家打麻将,有时通宵达旦,喧闹声严重影响了乙家正常的休息。乙多次到甲家说明自己身体不好,神经衰弱,且孩子要学习,希望甲夜晚不要扰民。一次甲家正在玩麻将,乙又敲门表示不满。甲认为乙在朋友面前扫了自己面子,遂出言不逊,辱骂乙神经病。乙亦怒斥甲不务正业,象个赌徒。双方由此发生争吵,引来邻里十数人,纷纷劝说双方忍让。甲恼羞成怒,上前拉住乙的衣服说:“我是赌徒,你就是妓女。”乙羞愤不已,转身欲走,但被甲拉住。挣扯间致乙衬衣被撕破,上身部分裸露。乙遭此羞辱之后,神经受到严重刺激,神经衰弱加重,不能正常生活、工作,所在外企因此将其辞退。治病、休养、生活无来源,使乙身心、财产俱遭伤损。后有朋友告诉乙,此事不能作罢,一定要讨个说法。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你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有哪几种法律途径或方式可供乙选择,以维护其权益。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你认为选择其中哪一种方式处理此事社会效果更好、更具优越性,并请阐明理由。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依法治国的新发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卷四第一题有可能涉及) ● 十八大后“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法理学的结合命题(卷四第一题、第七题均需注意) ● 部门法中的热点与基本原则(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等) 第二部分 专题精讲(上) 时政热点篇 专题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题[今年必考大题]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命题的三大变化:重法轻政治;重运用轻记忆;依法治国是绝对重点(要把握中央2014年7月29日晚间发布的最新提法) 法治的基本原理 (1)现代以前的法治概念: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法律本身的善良之法 (2)现代立宪主义立场下的法治概念: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尤其强调通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3)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社会公共事务的决定和管理中,究竟是个人意志还是普遍的规则具有最终的决定力量是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区别。所以有无法律本身不是法治与人治的区别;是否有人的参与和推动也不是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4)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强调运用法律来控制国家权力,法制仅仅强调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法治强调不仅仅要有法,而且法律要得到普遍遵守和执行,尤其是国家机关要守法,法制更多仅仅强调有法可依,强调法的制定过程而不是实施与实现过程。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渊源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思想渊源 ——马、恩、列的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人民主权思想、法的本质和功能的思想、法律权威的思想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和源头。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不仅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而且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中国传统法治思想和外国法治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思想渊源中正确的“中外观”与“古今观” (1)中西法治理念的基本差异 A国家利益与私人利益相统一VS私人利益至上 B礼治、德治与法治相统一VS法治作为主流社会控制手段 C情、理、法相统一VS以法律本身为思考重心 D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VS法律效果为追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